10月17日 《精神分析诊断》第一章读书笔记 陶陶然——向阳

本书侧重于实际操作,面对精神分析理论、概念和哲理方面相对涉及较少。性格类型的描述,理所当然遵循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含义这样的二维方向,本书中所描述的,用以探索来访者的二维方向思路,将有助于扭转“今生分析无法应用于重度抑郁、严重创伤、少数民族、成瘾者群体”这样的误解。

传统精神分析的许多特定的术语,在特定情境下常常具有标签作用,并随之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某些词汇被不恰当地运用,就会引发联想甚至充满恶意。本书会降低专业术语的晦涩,会穿插一些近期、等同含义的术语,这种语言风格的目的是促进读者的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特定术语的内在机制。语言风格力图言简意赅。

第一部分内容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个体发展具有协调性特征,这种协调性发展被我们称为人格。

第一部分意在阐述应兼顾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格特征这两个维度作为诊断思路的基础。这将有助于治疗师获取核心的动力学假设,以及这些假设所具有的临床意义。

诊断的意义

慎重且严谨的心理诊断名称确实有益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师具有足够的知识,能够敏锐地做出诊断,至少具有五个相互关联的优点。

1.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

2.利于治疗进展。

3.帮助消费者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资源。

4.增强治疗师的共情表达。

5.降低某些患者的治疗脱离率。

诊断性访谈应该是一种充满诚挚和互相尊重的深度访谈。

治疗计划

诊断之后即可产生特定的治疗计划,一般来说心理治疗可以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而心理治疗并非总是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只有恰当的诊断名称才有助于制定特定的公认的联合治疗方法。如:诊断物质滥用、躁郁症。

对于人格障碍最理想的方法还应推崇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疗法需根据具体患者的人格特征量体裁衣的制定治疗计划。

癔症——注意边界问题

强迫症——尤其关注情感基调。

精神分裂症——应更具耐心和容忍。

关于预后

与缓解急性症状相比,治疗人格障碍要困难得多,而对人格问题广泛和深度的觉察将有助于提高治疗预后。

仅根据症状表现做出诊断,常常会使诊断名称流于形式。精神分析诊断的优势在于它能辨识是刺激引起的境遇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

保护来访者。

审慎的诊断过程可促进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互相尊重的交流氛围,一种真诚的基调再详细评估的基础上,治疗师将病情和预后实言相告,避免空泛许诺和误导。多数患者能从实言相告中体会到治疗是对他们的深深理解,并感受到治疗是甘愿陪伴他们度过难关的良好愿望。

共情的沟通

共情是指情感上与他人共感的能力,感同身受能帮助治疗师准确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困扰,并且来访者感受到深深被理解治疗师不隐私以照本宣科、缺乏仁义的“职业同情”。

癔症性人格的个体——重点指出其内心的恐惧和无力感。

精神变态人格的个体——随口附和其拙劣的伎俩。

诊断的益处还在于能帮助治疗师把握共情的时机。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按照危机干预的常规诊断方法询问。

边缘性心理特征的个体——及时共情。(他们自杀的醉翁之意恰恰是对生的渴求。)

防止脱落

许多人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又惧怕与治疗师来往过密。告知轻躁狂和反依赖性患者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即意味着勇气和毅力。这种真诚的知会,将有助于他们遏制脱落的冲动。

附加效益

治疗师对诊断的胸有成竹会影响来访者,是他们心情放松使他们感受到治疗师的探究、沉静和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努力,这便是我们所称的治疗性联盟。诊断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厘定治疗过程中双方的边界和责任。若患者感受到治疗师的焦虑,便可能会质疑治疗术的能力,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治疗过程充满艰辛。

诊断评估过程也许双方互相磨合,自然是要创建问询所需要的舒适氛围,是来访者感到足够安全自发的打开心扉。部分治疗是对诊断的担忧,源于误诊之虑。诊断的积极意义还在于提高治疗师的自信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月17日 《精神分析诊断》第一章读书笔记 陶陶然——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