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52]| 诸葛诞造反,司马昭为什么要带上皇帝和皇后出征?

【资治通鉴白话文】

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平时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亲密。夏侯玄等人被杀,王淩、毌丘俭也相继诛灭,诸葛诞内心很不安,于是就尽量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广泛地赈济施舍,又赦免不该赦免的人,以收买众人之心。他还蓄养了扬州的轻生重义侠客数千人当做护卫自己的敢死队。因为吴国人想要攻打徐塘,诸葛诞就请求率十万兵众去守卫寿春,又请求在淮河边筑城,以防备吴人进犯。

司马昭刚刚执掌朝政,长史贾充建议派遣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并观察他们的动向。

【点评】

司马昭派贾充巡察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 其余三人都是虚的, 重点其实是落在诸葛诞的身上。

司马昭派贾充到了淮南,贾充见到诸葛诞,一起谈论时事,贾充说道:“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代受到魏国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贾充默然无语。

回来之后,贾充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再次到扬州后,深得士众之心。如今召他来,他必然不来,还会反叛,但早反叛祸害不大;如果不召他来,那么晚反叛祸害就大了,因此不如召他来。”司马昭采纳了这个意见。

四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召赴京师。诸葛诞接到诏书,更加恐惧,怀疑是扬州刺史乐琳告发自己,杀乐琳。诸葛诞集结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十余万官兵,积蓄足够一年的粮食,作了闭门自守的长期准备。又派长史吴纲护送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请求救援,并请求再让部下将士的子弟当做人质。

【点评】

从地理环境的因素来看,即使乐琳没有告发,诸葛诞要造反,也有杀扬州刺史乐琳的必要。征东将军府与扬州刺史治所是在一起的,诚如王谨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一书中所讲:“刺史与都督共驻一城,前者又对后者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使都督在军镇不能为所欲为。正因此,当扬州都督诸葛诞起兵淮南前夕,要首先袭杀刺史乐綝……加之刺史本身又是战争后勤的主要供给者。”


吴国滕胤和吕据之妻,都是夏口督孙壹的妹妹。六月,孙琳派镇南将军朱异从虎林领兵去袭击孙壹。朱异到武昌时,孙壹率领部曲投奔魏国。六月六日,朝廷下诏,拜孙壹为车骑将军、交州牧,封吴侯,开府设立官属,仪同三司(仪制同于三公),又赐给帝王服用的全套服饰,给予丰厚待遇。

司马昭奉皇帝及太后征讨诸葛诞。

吴纲到了吴国,吴国人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领兵三万人,与文钦一起去救援诸葛诞;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持符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并封为寿春侯。全怿是全琮之子,全端是全琮之侄。

【点评】

诸葛家族,非常神奇,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别在魏蜀吴三个国家做官,而且角色都很重要。另外,诸葛家族还专门与司马家族较劲。不过,笑在最后的都是司马家。

蜀国的诸葛亮不用说了,他和司马懿斗法七年,虽然让司马懿留下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作战的窝囊形象,但司马懿不仅耗死了诸葛亮,而且凭着与诸葛亮抗衡,在关中建立了雄厚的根基,从而有了底气比较足的政治资本。

吴国,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在成为首席辅佐大臣之后,坚持对魏用兵,在东兴打了大胜仗,让刚执掌权力的司马师灰头土脸。可是,诸葛恪骄傲自大,再次用兵,大败亏输,间接地丢了自己的性命,而司马师凭此彻底稳定了在魏国的政治地位。

这次,是身在魏国的诸葛诞,挑旗向司马昭叫板了。

诸葛诞的造反有点奇怪:既然有反心,为何毋丘俭与文钦起兵时,他不愿意配合?毋丘俭派使者来做说客时,他竟然斩了来使。当初,如果他们三个人联手,力量不容小觑。那样的话,最后战局结果如何,还真难预料,因为“三人成虎”,说司马师欺负曹家皇帝,罪大恶极,从而号召各地方势力及朝廷拥曹派,一起“清君侧”,恐怕就会有连锁反应。

诸葛诞的造反,也可以说,是司马昭给逼的。  让他到京城当司空,当然就是剥夺他的兵权。有夏侯玄、邓飏、王淩、毌丘俭等人被诛杀的前车之鉴,诸葛诞哪能不知道凶险所在。所以贾充对司马昭说,只要这样做,诸葛诞必反,乘着他羽翼未满,赶快收拾掉。

司马昭征讨诸葛诞,为什么要把皇帝和太后都带上?

他有两个考虑。

其一,防止别人在京城,利用皇帝和太后搞政变。他老爸司马懿,当年搞高平陵政变,就是借曹爽兄弟们和皇帝一起离开京城的机会,控制了太后,然后以太后诏书为名,讨伐曹爽。所以,光带上皇帝也不踏实,要挟天子及太后以令诸侯。

其二,不能让皇帝和皇太后离开自己的掌控。皇帝已经显现对司马家的不满,司马师病重时,司马昭前往探望,皇帝曹髦下诏命令司马昭留守许昌,差一点,他就被排挤出朝廷的权力中心。他心有余悸,不得不防。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752]| 诸葛诞造反,司马昭为什么要带上皇帝和皇后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