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遍《囧妈》,依旧从戏里囧到戏外

作精老妈和遭遇中年危机的儿子之间的奇妙之旅。 

老妈作吗?作!但作中自有可爱。这个精致的老太太,有着她的骄傲,这一场演出就是她对自尊心的一种弥补。在她心里,自己就是舞台上最闪亮的C位。但面对丈夫,面对儿子,她又是卑微的。她卑微到只敢悄悄把大白兔奶糖塞到儿子口袋里,只敢偷偷躲在车窗后面看儿子走远。

虽有戏剧夸张,但又恰恰精准击中现实中不少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所在。发超长语音,转发养生文,总是担心儿子身体、夫妻感情多于工作,以及一些看上去多此一举的迷之行为,比如给密码锁加焊一把铁索。可以说,片中徐伊万的母亲,就是不少中国父母的缩影,她身上总有一个点让你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无论你是反感还是感动,这张“共情”牌打得还算成功。

再看徐伊万,惨吗?惨!但是多半是自找的。这个人到中年的巨婴,迎来了他迟到的青春期,他对母亲有着一种叛逆的排斥:对母亲要坐火车去莫斯科的不理解,对母亲坐个火车几乎搬了整个家过来的无语……可以说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戳中他的反感点。但不可否认,他的潜意识中依旧对母亲有着一种依赖。把那盆小番茄一个一个从车窗扔出去,就是他最大的反抗。

退一步讲,如果没有母亲和妻子的约束,他的人生就会和他的房间一样乱糟糟。于是,这趟有惊无险的旅程成为了徐伊万母子间的破冰之旅,也是徐伊万人生的一大转机。当然,皆大欢喜永远是贺岁档的最终结局

这是一趟别扭的旅程,相互别扭,也跟自己别扭。各种积攒多时的矛盾在这个狭小空间里,一触即发。徐峥用一种“伪公路片”的方式,将中年危机尽可能地暴露出来。

但,坦白来说,作为“囧系列”的最后一部,这个句号画得并不圆满。如果说《泰囧》是先富起来的中产阶级对农民工兄弟的关怀,那么《港囧》则是一种饱暖思淫欲之后的家庭温情:与妻子缺乏沟通,对初恋蠢蠢欲动,中年危机下的焦虑源于“得不到”的骚动,但最终也只能对生活认怂。

到了《囧妈》这里,却打起了最套路的温情牌。可惜好的立意,却没有好的表现方式。电影从母子俩跳下火车起,就开始一路崩坏。以至于整部剧变成了一出闹剧,而原本准备好的深意都变成了隔靴搔痒。

平淡无奇并不是因为剧情过于“日常”,而是难得的几次“大动作”既够不成笑点,也带不来惊险。电影的夸张是为了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未必是经历上的共鸣),可惜整部电影中哭点不够,笑点牵强。讲真,全片超过70%的笑点都源于贾冰,用小品式的笑点为整部电影争取到了“喜剧”的标签。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看一遍《囧妈》,依旧从戏里囧到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