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第8次训练 20190330

训练素材:补习班、考试和阶层的因果关系/《万维刚·精英日课3》
训练难度:3297字
训练时间:175分钟
还原度自评:8分

第一部分:全文通读 5m
补习班
写作键盘
阶层固化
补习只对差生有效
一对一

第二部分:结构分析 170m
【第1次分析】
a.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思考这个问题。总起,提出问题,点明主题。
第二层,咱们先说一点哲学--只对差生有一定的效果。关于补习班的研究
第三层,美国很少有长期的课外补习班--也有同样的作用。考试和阶层
第四层,现在很多人说--结尾。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名校的例子

b.梳理结构
先提出问题,点明主题的两个方面。然后分析第一个方面补习班,然后分析第二个方面考试和阶层。最后用两个观点分析中国穷人家的孩子的问题。

c.概括中心
通过分析补习班、考试和阶层的关键事实,论述了补习班没用,以及考试成绩反映了学生家庭是什么阶层两个观点。

【第2次分析】
a.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思考这个问题。总起,提出问题,点明主题。
提出问题,中小学减负
指出全文中心
第二层,咱们先说一点哲学--教育反映了阶层。补习班几乎没有用
总起,富人给孩子上补习班几乎没有用,就算有也很小
明确补习班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中国对补习班的研究。一半的学生参加了补习,调查认为补习班没有用
哥伦比亚大学对韩国补习班的研究。补习班对某些情况有用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私教有用,可能是也许有用,但不明显
引起下文。肯定收入和成绩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
第三层,最近包括--也有同样的作用。考试成绩和收入水平的研究
总起,弗里德曼研究标准化考试。
分析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的数学和阅读分数
分析高收入家庭的总成绩
小结
第四层,现在很多人说--结尾。总结全文观点
通过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考不上清华来总结
家长还是会花钱

【第3次分析】
a.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要小得多。总起,提出问题,点明主题。
提出问题,中小学减负
哲学问题,角度
给出中心,富人给孩子上补习班几乎没有用,就算有也很小
第二层,先明确一下--有一定的效果。补习班几乎没有用
明确补习班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中国对补习班的研究。一半的学生参加了补习,调查认为补习班没有用
哥伦比亚大学对韩国补习班的研究。补习班对某些情况有用
第三层,美国很少有--也有同样的作用。对SAT的研究,分析富人和成绩的关系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私教有用,可能是也许有用,但不明显
肯定收入和成绩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弗里德曼研究标准化考试。
小结
第四层,现在很多人说--结尾。总结全文观点
分析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考不上清华
总结全文观点

b.梳理结构
先通过有人担心减负加剧阶层固化的问题,引出结论:补习班几乎没有用。然后分析中国和韩国的研究。然后通过SAT的标准化考试研究,分析有更高收入从而上更好的补习班,对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最后总结全文。

第一层,总起。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看问题的角度。接着给出结论。

第二层,分析补习班没有用。先明确概念,补习班和私教都是本文讨论的范畴。然后分析中国对补习班的研究显示,补习班没有用。最后分析美国对韩国补习班的研究,显示有些作用。

第三层,分析SAT的私教。先指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私教有用,也许有,但肯定不明显。然后分析弗里德曼的研究,指出成绩反映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而花钱补课并不能提高分数。最后总结家长的素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四层,总结全文观点。先分析现在高素质家长主要在城市,所以好学生在城市。最后总结全文观点。

c.概括中心
通过分析对于补习班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考试成绩反映了学生处在怎样的家庭,论述了课外补习班对成绩提高几乎没有作用的观点。

【第4次分析】(第三层,SAT成绩和收入水平的研究)
a.划分层次
第1节,开头--绝对是不明显的。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私教有用,可能是也许有用,但不明显
总起。有些研究认为有用
分析。为什么私教有用,结论是没有证据显示有用。
小结。也许有用,但是不明显
第2节,从美国学生--最公平的录取方法。肯定收入和成绩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
总起,弗里德曼研究标准化考试。
分析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的数学和阅读分数
分析高收入家庭的总成绩
补充说明
第3节,是--结尾。总结

第三部分,训练总结
这次训练最大的经验在于划分层次时,对信号词的检索和对关键句的判断。

第一次分析
我找的信号词是补习班和SAT。因此就直接按照下面的方式分层:
第二层,咱们先说一点哲学--只对差生有一定的效果。关于补习班的研究
第三层,美国很少有长期的课外补习班--也有同样的作用。考试和阶层
中心句的判断是:我想提供几个有关补习班、考试和阶层的关键事实。

第一次分析完之后,就看到下面这句话:
咱们先说结论:补习班几乎没用 —— 就算有,也比公众所以为的,要小得多。

我觉得这句话是第二层的开头,那么这一层的内容就必须对应起来。凡是讲补习班没用,就算有也很小的内容,都应该在里面。于是我就把美国私教和弗里德曼的研究的一部分也加进来。就有了第二次分析。

第二次分析
第二层,咱们先说一点哲学--教育反映了阶层。补习班几乎没有用
总起,富人给孩子上补习班几乎没有用,就算有也很小
明确补习班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中国对补习班的研究。一半的学生参加了补习,调查认为补习班没有用
哥伦比亚大学对韩国补习班的研究。补习班对某些情况有用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私教有用,可能是也许有用,但不明显
引起下文。肯定收入和成绩的关系,给出新的解释
第三层,最近包括--也有同样的作用。考试成绩和收入水平的研究
总起,弗里德曼研究标准化考试。
分析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家庭的数学和阅读分数
分析高收入家庭的总成绩
小结

第二次分析后,我感觉最后一层显得跟第三层意思差不多,又不愿意把两层合并导致文章没有总结。然后就回头来重看,结果我意识到,中心句是之前那句话:
咱们先说结论:补习班几乎没用 —— 就算有,也比公众所以为的,要小得多。

我以为这是第二层的中心句,这才调整第二层的内容。可最后发现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因此,之前对于分层的调整必然得到新的改动。于是最终有了第三次分析。

第三次分析
第三次分析一开始,我就误以为明确补习班概念的这两段是第一层的结尾。虽然从信号词来看,这两段应该是在第二层,都是讲的补习班。但我误以为作者想先指明,不管第二层的补习班,还是第三层的私教,都是属于补习班,所以要首先在第一层明确概念。因此,明确完概念,第一层才结束。

为了支持这个分法,我找到第二层开头总起性质的写作手法为佐证:中国是补习班大国

但是,最后我还是把明确概念这两段,作为了第二层的开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先明确”这个信号词。有了这个词,就只能放在第二层最开始,而不是第一层最后。最后理解起来,发现在这里明确概念,在全文来看是很合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第8次训练 201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