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毕淑敏《西藏,面冰十年》3

      做个案、录网课、学网课、陪伴孩子、玩游戏......又是全情投入的一天。夜幕降临,继续与书的约会——《西藏,面冰十年》。这个时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而我的思绪才开始了恣意的飞扬。

      如老友相见,没有寒暄,无需刻意,相对而坐,两杯冒着热气的清茶,晕染了一室清香,就这样,各自独立,又相互陪伴!

又见!

      嘴里仿佛还残留着烤羊肉的香味,是前天夜里几个女兵愣是用薄薄的手术刀、从冻的硬邦邦的羊腿上削下来的肉片,拿毛衣针穿起来,在炉子上烤的(见2月25日《雪山窃贼》)。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离太阳最近的树》,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平均海拔五千米的阿里,竟然有一片片的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是呀,在这样的冰峰林立的高原地带,能有带颜色的树木生长,是不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呢?是不是会被倍加珍惜呢?当然,是人的幸运,可惜未被珍惜,红柳的存在价值竟在于——当柴火烧!

      刚看到红柳,以为它是长在沙丘上,其实并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而是有了这棵红柳,就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的就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红柳的枝叶在燃烧的时候,没有一点后劲,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的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里挖出来,是很庞大的工作量,需要先把沙山掏空,然后再用利斧一根根的斩断根须。可是随着幼小的红柳被越来越多的挖去之后,就只剩下那些古老的树根了,甚至还需要用到炸药,才能够把红柳挖走。被挖走红柳的沙丘“ 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也许只需三年的时间,失去了红柳的沙丘就会烟消云散。

图片来自网络

      这对大自然和人类会有怎样的影响?不知道。只知道,现在红柳树已经烟消灰灭,我们也只能从毕淑敏老师的书中,来想象着“不屈的英魂”是怎样的了。是的,大自然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和谐则相安无事、甚至相得益彰;若不和谐,来自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将无法承受,正如地震、正如火灾、正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


      走出这份伤感,来看一看这群女孩儿在阿里的活泼与青春吧!《“回”字形的银饰》,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几个女孩子都有各自的发型:长的、短的,好的、不好的,可是没有人知道女孩子们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当兵的人不能把头发露在帽子外面。可是,让这些女孩子比较头疼的是,高原上的风经常会吹走女孩子们的帽子,或者是一飞冲天,徒留你在原地愣神及愣神后的跺脚;或者是起起落落的挑逗一番,任你一步一趋的、每一次都以为可以抓得住它了,可是最终依然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帽子,借着风,逍遥法外、无可奈何!

图片来自网络

      一人只有单帽和棉帽各一顶,丢了就没有替换的了,只好去找司务长打报告,要求补发。搞不懂是因为比较扣才能当上司务长,还是当上司务长之后就变得扣了,总之,司务长不耐烦了,因为好像只有女兵的帽子被刮飞了。

      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在西藏阿里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从1月1日到6月30日,另一次是从7月1日到12月31日!难以想象,花季般的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生存的?

      几个女孩子被司务长训了之后,就在笑闹着要报复司务长,等到司务长生病的时候,那就是这些医护人员的天下了,就可以报复性的、好好的教训他一顿了!可是闹归闹,这些爱动脑筋的女孩子们就在想:为什么是我们的帽子总被吹飞呢?

      观察之后才发现,男士帽子和女士帽子是有区别的,女士的帽子呢?“又浅又大,像一只浅浅的碟子,倒扣在头发上”,当然很容易被风卷走了。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小如突然从包袱里面掏出了一枚,黑黑亮亮的物件,定睛一看:哇,原来是一根发卡!把头发和帽子用发叉别在一起,固定在头上,帽子就像“土里长出的蘑菇一样”,牢靠再也不怕被山风吹走了。可是只有小如一个人有发卡,其他的人都没有,商店也没有想到女孩子会有这样的需要而备有卖的,于是呢,女孩们就纷纷给内地的亲人写信,让他们十万火急的把黑发卡发到高原上去。

      有一次,果平收到了发卡,包裹上“包内有何物”一栏写着“发卡”!整整一包啊,够激动人心了吧?结果拆开一看,都傻眼了:那发卡竟然是塑料造成的!本来黑发卡也不是什么稀罕的,可是在那个年代,有人说发卡是用钢丝做的,一年要消耗多少吨钢?那以后全国都不再生产这种钢丝发卡了,一律用塑料制品代替,可是在严寒的高原中,塑料如纸、一碰就碎,怎么能用呢?

图片来自网络

      真的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和故事呀,没想到黑发卡还经历过这样的波折呢,瞄一眼自己放在床头的黑发卡,是不是也会庆幸一下自己生活的这个年代呢?

      后来依然是灵动的小如想到了办法,飞快的跑去司务长那里要了一包区别针。“于是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每个女兵的帽子和头发尖都别着一枚崭新的曲别针,它“回”字形的轮廓,大部分别在发丝里,小部分露在帽子外,仿佛一种美丽绝伦的银饰,在雪域的阳光中,闪闪发亮。山风依旧肆虐的逞凶,只是它再也无法把我们的帽子掳去,只得打着呼哨,愤愤的把远山的雪雾卷起来,从空中洒向峡谷。”

      这调皮的风啊,还是败给了灵动的人啊!

      记得我们在做青少年素质训练的时候,为培养大家的发散性思维,以“曲别针”为例,让大家来想一想有多少种用法?刚开始孩子们的思维都很有局限性,只想到:曲别针可以当书签,可以把文件整理在一起......后来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脑洞大开,甚至想到了可以制作原子弹等1000多种用法!如果早早的看到了这本书,是不是就可以有例证的说:可以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呢?


      好吧,夜已深,心已满,悠悠地喝掉微凉的清茶,淡淡的与友人告别,各自混迹于各自的生活,不惊恐,不期待,却在某一个时刻,继续淡淡的、暖暖的相遇和相伴!



芝麻酱紫(靳育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温暖的文字呈现生活百态,用细腻的情感演绎人生多彩。幸福源泉,温暖相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毕淑敏《西藏,面冰十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