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得罪了谁?“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水杯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想必会有不少看官含泪怒吼,一夜暴富,家里的败家老娘们天天买买买,太烧钱啦!梦想很性感,然而现实很骨感。当科学家是小学生时期的事情,只有大富大贵才是成年人的爱。如果抱着大富大贵的梦生活在古代会怎么样?那你很可能会遭到一顿来自文人雅士的毒打!大富大贵的人大多是商人,如马云、马化腾等人在当代是如明星般的存在,然而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分为士农工商这四等,其中商人是最卑贱的存在,被视为国家的蛀虫。有钱的商人在古代到底得罪了谁?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弱小无助的水杯熬夜在线,陪您一起阅读古代的“重农抑商”。

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萌芽于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之中便有农家,农家的主导思想便是《四库全书总目》中所说的四个字,“重农贵粟”。秦朝的商鞅变法,开创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先河。秦始皇在琅琊石刻碑文中明确写道“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意思便是要发展农业,抑制商业,使老百姓富贵起来。到了汉朝,贾谊提出了崇本抑末的主张,“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还专门将商人列入“市籍”,朝廷要求“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商人们表示很委屈,明明也没有做坏事,老老实实做生意赚钱,但是朝廷的大佬们就是跟生意人过不去,商人在政策上收到各种虐待,凭啥自己赚钱不给花,凭啥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商人究竟得罪了谁?朝廷的大佬们为什么一定要抑制商业?

晁错说出了统治阶级重本抑商最根本的原因,商人“男不耕耘,女不蚕丝”却“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过着舒适的生活,对于国家来说毫无益处。《论富贵粟疏》中批评了汉初抑商政策停留于形式和口号,提出“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民,农民已贫贱矣。”通过晁错的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认为商人只会为自己牟利,却不会为国家创造任何财富,他们没有如农民般为国家生产粮食,却在不断地消耗国家的粮食,成为了国家的蛀虫!

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特别是在战国时期,李悝、商鞅等人,都认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为战争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因此重农抑商是强本而若末的好事。从某种角度上讲,商鞅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当时粮食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以农为本是很正确的,而商沦落为末,成为蛀虫,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在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力低下,农民每年收获的粮食不一定足够自己吃,还要交税,如果社会中还有很多商人的存在,那么粮食的分配就会严重不足。国家需要的粮食超过了国家产出的粮食,吃不上的老百姓人数过多,就会出现饥荒的现象,以人为本,有粮食吃人才能活着,因此粮食也是本。如果没有粮食,农民揭竿而起是最常见的操作,那便是一场灾难,而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便是不事农业的商人。

当农民们发现自己一年四季耕作后的收成还比不上商人们在集市买卖的收入,农民的价值观就会收到打击,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去经商,那么国家所需要的粮食该去哪里获得?因此,各个朝廷都有相关政策打击商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界上最高等级的便是读书人,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接下来的便是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农民,商人只能排在最末尾。

当封建王朝都将商业视为盘门左道的时候,固有思维就会产生,重农抑商就成了传统。在两宋时期,范仲淹等人将富民论发展成为了富商论,提出了农商并利,他们认识到了富国不能夺商,商富方能富国。南宋的陈亮也主张通过富商来达到富国的目的。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有所松动,但终究是没有重视商业。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两度孕育成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在多个生产领域都有出现。尤其是在康熙中后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作坊与手工工场比明代的数量多,规模也越大,然最后为何没有如西方国家那样由封建社会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与重农抑商分不开。

明清时期依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国之本为农,而商依旧是被瞧不起的盘门左道。在明清两朝初期,为了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政府都曾鼓励商人正当经营,商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回复,商税又逐渐增加。

客商如匿税,按律“笞五十,物货一半没入官。”

明诏“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仗一百。挑担驼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只并入宫。”

当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重农抑商的存在确实能够促进中国传统农业的繁荣发展。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作常态确实需要重农抑商的维持,这样国家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到了商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重农抑商的存在便不利于经济市场的发展,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商业的存在,重农抑商会扼制消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因此而受到阻碍。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谈起“重农抑商”的时候容易从一个制高点去批判它,然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候,老百姓都因为有重农抑商的政策才能吃饱睡好。它放在今天是一个落后的思想,然在过去却是法宝。

今天的我们来反思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理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的壮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合理的消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事情,虽然现在的粮食生产不会如千年前的农民般依靠天时地利,但碗里面的食物依旧是我们祖祖辈辈用汗和血凝聚而成的结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应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为建设更好的中国尽到自己的义务。

从三皇五帝开始,华夏文明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没有剧本的故事就此开始,永不落幕。我是水杯,希望我的文章为你带来欢乐,那就是我熬夜写稿的意义。如果可以,请点赞、收藏、加关注,让我陪你走过历史的四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人得罪了谁?“重农抑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