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98--131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两套说明,第一套是: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总结之就是,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第二套是:按照五个目标加加进去的,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第三套: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教育要做的是真教育,是生活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其中,陶行知谈到了对当时教材的不满,认为教材就是单纯的为了识字而出的教材,和生活毫无关系,教材内容就是为了教会学生认字。我理解的是当时的教材可能是毫无感情可言,不像现在的语文课文,带给人们深思,教会人们情感等。更别提现在的一些科学教材,有大量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教材要联系当前的实际,陶行知谈到当时的教材虽然已经有所修改,但是还是没有改掉内涵,内容充斥着各种“洋八股”。

2.儿童用书标准。其中谈到: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儿童是创造、建设、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所以儿童用书就显得非常重要。要看书本中是否可以让儿童产生干了一个动作又干一个动作的力量。我的理解是要让儿童持续性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把一件事做到底,做完美。其次,看这本书是否可以引导儿童的思想,引导儿童想了又想的力量。我认为就是内驱力,让儿童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知识的力量。最后,看这本书是否可以引导儿童产生新价值的力量。这个主要指向的是结果,看儿童是否可以通过课本学习到新知识,形成新智慧。

3.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当老师的应该向孙悟空学习三点: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抱着目的去拜师;抱着目的求学。西游记刚开始时,孙悟空已经当上了猴王,可是他还是不满意,因为他认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一天还是会被管住,甚至于自己也会生老病死。所以他最后跑到十八层地狱把自己猴子猴孙的名字都划去了。再有就是他拜师阶段,目的非常明确,不能长生不老坚决不学。

4.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教学生,要学会与学生共情,想学生之所想。充分了解和学生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充分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好课的前提之一。学生有无限可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书中还谈到,作为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走到一块,与学生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校也会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9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