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图片发自App


对一个女人来说,好像先生和孩子在哪,哪里就是她的家。

家里装修,住进了酒店式公寓。每天正常买菜烧饭,住得也很安心。

只是上班的路线变长了一倍,要换两部地铁。每天得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有时碰到调头车,时间就很紧张了。

但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这在我看来跟本就不是问题。我每天照样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下班回来买菜、烧饭,读读文章,写写诗,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因为公寓房的双层玻璃隔音效果特别好,每天回家门一关,安静得仿佛与世隔绝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睡得好,心情自然更加好了。

一段时间住下来,我自得其乐,先生却不满意了。他开始报怨这里太安静,静得让人只想睡觉。他觉得这样下去人会变得颓废,没有追求的。

女儿也站在先生一边,吵着要回家。

我有些奇怪,问女儿:“这里难道不是家吗?”

“当然不是!这里很小,不舒服。家里很大,还是家里好!”女儿撇撇嘴。因为在这儿女儿睡的是沙发床,家里她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

忽然发现,我眼中的家与他们眼中的家是不同的概念。

我眼中的家是由他们组成的。比如一家三口,带表一个家,而不是具体的房子。他们眼中的家其实就是住惯的地方,因为习惯了,所以不喜欢变动,不想换地方。

其实,单单是人或单单是地方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家”的概念,只有人和地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真正地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家的概念。

家既是无形也是有形的。家里有爱,有欢笑,有温暖,所以我们称之为家。

多年以后,我们想念的家,更多的是对家中父母的牵挂。当我们回到当初的家,如果已经没有父母的存在,那它也不再是家,而是一座承载着记忆的老屋罢了。

所以,在某一段时间,恋上某个人,成了一个家的情况比较多;在某一个时间,恋上某个地方,把它变成自己的家的概率比较少。

考虑到家人的感受,我决定同意他们的请求:回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