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日更-第六十六天

错误的提问,有时让我们陷入误区

大家好!

昨天,分享了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学会提问。相信大家对于提问的步骤和要点,还有印象,也明白了在问题面前,我们应当如何选择、筛查论据,从理性、逻辑的思维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

这些有理有据的提问,会让问题变得简单许多。甚至于,问题本身就如同一座“灯塔”,能够引导我们通过不断提出有效的问题,渐渐接近事物的本质。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一些错误的提问会把我们引向歧途。比如,对于问题本身的提问,纠结“我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做”,会使思考者陷入思维的旋涡,开始反思、自责,最后钻到牛角尖里。这样不仅无法解决问题,也不能帮我们建立批判性思维。

这就涉及到提问需要注意的两个思维要点。因为,问题的正确与否,通常与思考方法有关。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辩证思维法,能够帮助思考者更快地建立自我思维,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全貌。在这里,“提问”变成了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的工具。

因此,学会提问,不仅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如何提出好问题,更要求我们要学会规避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避免提出错误的问题。
接下来一起往下看吧:

一、错误的提问方式会让思维走向误区

我们常常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认为思考就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但实际上,大部分有创造力、有启发性的提问,都会先明确提问的目标,绝不会让错误的提问方式限制住思考。

错误的提问,有时候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长期的、深刻的:思考者无法通过提问了解事物的全貌,变得冲动而感性,容易钻牛角尖,还容易武断地下判断,最终把“提问”变成了一种说服他人和辩论的工具。

从这个层面去看,让提问来辅助思考的第一步,应该是避免“踩坑”。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推理谬误,它们在生活中常常有着不同的伪装,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四种典型的推理谬误

错误的提问,不仅指一些模糊的、偏离目标的提问方式,更包括大量由非理性、不客观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思维偏差。最典型的思考偏差,表现为四种推理谬误。

第一种推理谬误,是滑坡推理。

相信大家都玩过滑梯,从一个高坡上滑下去时,你会发现自己很难控制滑动的速度,常常会直接一滑到底。而滑坡推理指的就是,一些悲观的思考者,常常会陷入一种悲观的推理方式,即如果某事发生,那么相关的更糟糕的事情肯定也会跟着发生。

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从全局考虑,避免出现“推理”过度。

第二种推理谬误,是诉诸他者。

这里所说的他者,也许是权威,还有可能是公众。之所以将它定义为一种提问谬误,是因为公众、权威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很多假权威会借助公众的盲目信任,传播误导性的观点。

所以,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不能过于依赖权威和公众的看法,更不能完全把问题抛给别人,从别人那里寻求答案。

第三种推理谬误,是晕轮效应。

当我们眯着眼睛去看太阳时,很容易发现太阳外圈有一层晕轮,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显得格外美丽。而“晕轮效应”说的就是:在大量模糊、情绪化词汇的渲染下,思考者会不自觉地从好的方向去美化事物。

在一些拉票场合,演讲者会不遗余力地进行自我包装,竭尽所能地向观众推销,比如,“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女士,她有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儿童事业和环境保护,为这位女士投一票就是为公正、爱、和平等投票!”观众也许不了解候选人,但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演讲者的好感,也会进一步影响自我的判断。

第四种推理谬误,是循环论证。

在推理过程中,我们把“将结论当作理由”的论证方式,叫作“循环论证”。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推理谬误。

比如,股票爱好者会根据经济状况来预测股票的涨跌。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会推动股票上涨,理由是,在其他经济发展的地区,股票都在上涨。但实际上,经济发展地区的股票在上涨,这是结论,而不是理由。那么由此得出的“经济发展会推动股票上涨”这个论点,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二、如何避免出现推理谬误

上面的4种推理谬误,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如果我们按照这四种错误的推理方式来提问,就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得到错误的结论。

那如何避免陷入推理谬误呢?在《学会提问》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面,避免心电感应。

在很多思维谬误中,思考者常常会主观地进行臆断,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想法嫁接在别人身上,养成了“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的思考习惯,而很少对实际情况进行验证。这种武断的自我判断,往往会忽略双方的差异,导致认知偏差。

比如,在接到上级分配的任务时,为了避免任务交接时出现问题,我们应当主动向上级确认,询问“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从而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

第二个方面,避免自我假定。

自我假定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偏差。与心电感应不同,自我假定是对事物的一种臆断,它指的是我们直接从表面现象出发去提问,很少去验证论据的真伪。

而这种“全盘接收”的理念,使得在提问的过程中,思考者常常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最终导致认知上的偏差。

第三个方面,避免激发感情。

感情是影响我们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情绪过激的人,在面对棘手的难题时,常常感到痛苦、气愤和无助,但实际上这些激烈的情绪并不能帮助思考者解决问题。

比如有些人特别不喜欢自己的某位同事,怎么看他都不顺眼。突然有一天,同事看到你在加班,就走过来问要不要帮你一起做,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想:他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又在算计我?这种提问方式就是情绪化的。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情绪化,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他是真的想帮我吗?在他的帮助下我是不是能尽快解决问题?我是不是应该趁机改变和他的关系,两个人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

当你能这样提问的时候,问题便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

错误的提问方式,会让问题偏离焦点,致使思考者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而要想正确地提问,我们就要努力保证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和自主性。这恰恰说明了批判性思维的要点:把提问变成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摘录于《学会提问》书中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21 日更-第六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