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背后罕为人知的那些缘由

1941年12月7日,当第一架日本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上空的时候,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持续了近十年,这使得双方之间的战争冲突不可避免。

1941年12月7日清晨,当日本人的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上空时,美国军队对这场毁灭性的突然袭击完全没有准备,日本人发动的这场袭击戏剧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区尤其明显。我们在事后看来,考虑到当时的背景,由于几个关键因素,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场冲突的爆发是不可避免。

始于大萧条时期的紧张国际局势

在珍珠港袭击之前,日本和美国过去的十年大部分时间里,尽管双方尽力在缓解,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加剧。

日本本身是个岛国,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世界隔绝,在20世纪之交开始了一段侵略性的扩张时期,切实的从中尝到甜头。1894-1895年进攻中国的两场战争以及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都一定程度助长了日本国内的野心,同样日本与盟国一起成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也是如此。岛国的狭隘心理一旦得到满足并发现大国并非不可战胜之时,其执政高层中既定的战争发展模式很难扭转。

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日本便开始试图通过强行进入并占领中国来解决其经济和人口问题。在1931年,日本入侵了满洲(我国东北地区)。当国际联盟组织的一个委员会谴责侵略时,日本毫不犹豫的退出了该国际组织。对东北地区的占据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

1937年7月,日本制造的卢沟桥事件冲突引发了另一场中日战争。同年12月,在日本军队占领当时国民党的首都南京之后,他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持续了六周的大屠杀、强奸事件,现在被称为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还在同情日本人的那些人应该仔细回顾这段历史,回顾明清时期反反复复的日寇事件)

而且日本的近现代崛起完全建立在吸血中国人民的基础之上,从清朝的马关条约到对东三省的搜刮上,任何时候这都是无法否认的。

美国试图阻止的日本全球扩张

鉴于以上这些暴行日本的野心可见一斑,美国开始通过了对日本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对飞机出口、石油和废金属等关键商品实行贸易禁运,并向国民党军队提供经济支持。到1940年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先后签署了《三国条约》----后面两个法西斯政权当时正与盟国交战。此时日本人的野心彻底暴露无疑。

在珍珠港袭击事件之前,东京和华盛顿一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谈判,但始终没有成功。虽然美国希望通过对石油和其他关键商品的禁运让日本停止扩张的野心,但是制裁和其他惩罚实际上刺激了日本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激起了日本人对西方持续干涉亚洲事务的愤怒,并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加速了日本对中国的占领。

对日本来说,其国内宣传为了捍卫自己成为大国的梦想,与美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总体上的形势对他们不利,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出其不意的发动战争才能确保掌握主动权。

"日本随军作家带着自豪的心情寄出这张轰炸照片,当时日军的秋山中队轰炸了中国国内的一个目标。后来情况发生变化,日本的这些轰炸机飞越了太平洋上的美国岛屿,这些炸弹又从飞机上落下来,瞄准了美军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其他战略防御点。"

摧毁珍珠港基地意味着日本对太平洋的控制

1940年5月,美国将珍珠港作为其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美国人没有料到日本人敢于袭击距离日本本土约4000英里的夏威夷,因此珍珠港基地基本没有防御,这让它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花了数月时间策划这一场袭击,目的是摧毁太平洋舰队,并摧毁美国海军的士气,使其无法在日本军队向南太平洋的目标推进时展开攻击,在一定时期内日本人确实达成了这一目标。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日本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孤立主意,迅速开启战争机器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8月,日本在广岛和长崎投下毁灭性的原子弹后,这场战争以日本投降而告终。

一开始,日本偷袭珍珠港似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它的轰炸机击中了珍珠港内停靠的八艘美军战舰,击沉了四艘,击伤了另外四艘,摧毁或重创了300多架飞机,在珍珠港共造成约2400名美国人死亡。

到1942年初,日本军队霸占了一系列国内西方人占据的殖民领地,包括缅甸(现在的缅甸),英属马来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使日本国内获得了这些岛屿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和橡胶,解决了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造成的困扰。

但袭击珍珠港未能达到彻底摧毁太平洋舰队的目标。日本轰炸机没有击中油库、弹药库和海军一系列基地基础设施,而且在攻击期间没有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出现在港内。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决定性地扭转了太平洋地区的战局,这一失败成为日本人的梦魇,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实力决定高度,潜力决定结果。日本经历了一战的辉煌不可避免的助长其雄踞一方的野心,然而当其战争潜力耗尽之时,失败在所难免。战争业已远去,但我们应当看到开拓之心永不可少,否则昨日之鉴即明天。国与国的较量永不停歇,看不到的只是上升到了另一个维度。

虽然这些历史已过去多年,然而某些不应当遗忘的事实依然值得我们的深思。面对未来,我们能做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偷袭珍珠港:背后罕为人知的那些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