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写到一个观点,倾听就是“听话”,“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
事情是他的女儿跟他聊了五个小时的长谈,从学习成绩到生活困惑,从人生感悟到宇宙变化。只是陪伴,静静地听。
聊完后,他只说了五分钟,说说自己的感想,她就完全听进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金老师强调:怎么听?
不用脑,要用心。
与人沟通中,如果用脑倾听,人会下意识的给对方分析,判断,建议;而用心倾听,是全然接受,关心,了解,支持对方。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我的闺蜜失恋了,我该怎么安慰?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安静的陪着,耐心的听着。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常常给忘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们太执着于是非对错,觉得自己的看法精僻,有道理,所以别人一定会听。
2.我们太沉迷自己的身份,角色,觉得自己是老板,父母,主管,老师,前辈,所以别人必须听我们的。
有道理只能让人低头,居高位只能让人“不得不”,都不是发自内心。让人真正愿意“听你的”,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听我的”。
本来,我对沟通这件事,没有太大的需求,它随时随地的存在。
但当我看了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在里面学到一个结构化倾听的公式。
搞懂,理解这个公式,举一反三,把它应用到不同的场景,用户,需求下,就能解决生活中,工作中,一切的沟通问题。
结构化倾听就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后,在脑子里有三个构架:沟通对象的情绪,事情和期待。
1.首先说情绪:
无论哪种沟通,当事人肯定都带有某种情绪。
有可能是愤怒,焦虑,无助,伤心,恐惧,委屈…………很多人不会直接表露,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来判断对方的情绪。
人在有情绪时,大脑是不理智的。
这个时候你跟对方讲道理,分析逻辑,是没有用的,反而会让他的情绪更激烈,造成对抗,争吵等。
所以第一步,察觉对方的情绪,接纳和点破对方的情绪。
怎么做?
比如当对方有情绪时,不要说“不用担心”,“你别生气”,可以说“你知道你很担心”,“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当一个人感受到被接纳,他的情绪水平就会立刻下降,变得平静。
2.搞清楚事实:
一个人的情绪背后肯定有他的诉求,这个诉求就是事实,搞清楚事实才通解决问题。
我们要分析对方的话里,哪些是主观感受,哪些是客观事实。
主要感受有“我觉得”,“我认为”……
客观事实包括有:谁,时间,地点,事件这些元素的,就属于客观事实。
如果碰到对方表述的客观事实并不清晰,你可以提问对方:“你刚才说的,我理解的是……,你看对吗?”
就算对方觉得麻烦,也要搞清楚事实,才观真正解决问题。
3.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书中有个例子 ——
一个顾客,买了商品,发现破损。
气势汹汹,找客服理论。
按照上面的框架,我们捋一下 ——
情绪:对方很生气
事实:对方收到一件破损商品
期待:他想要换货,最好还能赔偿损失
客服该如何?
情绪: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
事实:商品破损,这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
期待:我们马上补发一件商品,并同时给您送一件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这就是一个结构化倾听的沟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