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王阳明——修心和践行

最近在重新学习王阳明的心学。
近年来也学了儒释道和外国宗教一些价值观和理念,宗教总体都是教人向善的,其它也都有各自的价值观的理念。
佛家的终极理想最高,成佛;然后是道家,成仙,儒家再次之,成圣贤。可是连圣贤这样的,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
正如弟子规所言:仁者稀,流俗众。
按照封建社会的儒家圣贤教育,教育读书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比现在的教育高多了,可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做官也是清官少,贪官多。
这说明什么呢?知道道理的读书人很多,但是修身养性好的却很少。一方面是对抗私欲和习性实在是太难,另一方面也缺少有效的方法。
王阳明的心学,就位修身养性提供了一套方法论。
1、心即物。对于我们人的世界来讲,更多是主观的。相由心生。你看到的东西,你的看法和感受都是心的反射。
2、致良知。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也是,各有各的价值选择,我们都禁锢在自己的世界观里而却自以为正确,各有各的偏执。但良知是共性,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去掉私欲、习性和偏见后的真我。我的理解,致良知就是趋向善良、爱和智慧。
3、知行合一。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知道而不去践行,等于不知道。很多知识分子知道圣贤之道,却不去践行,这就是和圣贤最大的差距。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一生,要么浑浑噩噩,不知道人生的真相和道理,或者即便明白了道理,不去践行,不知行合一,随着自己的私欲和习性走,不知道修身养性,节制欲望。
4、在事上磨。宝剑锋从磨砺出,人无论是要增长本领还是强大心理素质,都不能闭门造车,需要通过做事来磨炼,本领需要在实践中锻造。

心即物,其中修心是关建,至于如何修心?

首先要收心,手链自己散漫的心,精神内守。收了心后就要经常做到静心,静心的目的是做到时常做到审查自省。然后是管理自己的欲望、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念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王阳明——修心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