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7/100 虹口漫步2·建筑可阅读

10月5-6日去了虹口北外滩,继续虹口漫步。之前在看虹口的路线的时候,就有好几个区域,多伦路片、北外滩片、1933老厂房附近、上海邮政博物馆、昆山花园附近等等。上次先去了最密集的多伦路片,这次就来到了北外滩附近,这里有犹太人在上海的一些记忆,所以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我们乘坐12号线,提篮桥站下地铁,附近就有犹太难民纪念馆、白马咖啡馆、提篮桥监狱、舟山路、霍山路、下海庙、抱朴美术馆、北外滩滨江等地点可以看看的。

先去了舟山路、霍山路一小段。

(1)犹太难民纪念馆

这里收集、留存了许多当时犹太人的故事、物品和记忆,虽然用“难民”来称呼当时逃难到上海的犹太人,但是说实话,当时的国人大概比难民还难民,但是热心的中国人依旧友好地与他们相处,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但是从更大的角度说,当时国人都处于自身难保的处境,想要“保护”那群犹太人有点不真实了,只能算是“患难与共”吧。

但是即使是艰难的岁月里,犹太人依旧保持着精神的富足,兴趣爱好、书报杂志在照片中随处可见,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在夹缝中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上海的一些建筑,还是犹太人沙逊家族留下的(沙逊大厦,即和平饭店),至今都是地标性建筑,之前看过的长春公寓和长春路沙逊群楼也是他们家族建造的。所以也许正是因为上海的海纳百川,文化交融,部分犹太人才会选择避难于此。

纪念馆的第三展厅是当时的摩西会堂旧址,原来是专供犹太人活动的场所,二战期间,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场所。


(2)白马咖啡馆

在犹太难民纪念馆对面,是白马咖啡馆的复刻版建筑,也是当时犹太人聚集的场所。


(3)舟山路

在犹太难民纪念馆东面,是一排非常特别的建筑,其中就一栋中的一间,是美国第64任财政部部长布卢门撒尔曾经居住过的。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建筑风格,一站在它的对面,就有中迈不开腿的感觉,想用眼睛细细描绘它的各处细节。


(4)舟山路霍山路交叉口

在舟山路和霍山路交界的路口,左右两边各有一排建筑,分别是远东反战大会旧址、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5)百老汇大戏院旧址



接着去了高阳路一带

我们从来福士边的东大名路,转进丹徒路,到东余杭路,最后转进高阳路,一路向南朝着北外滩滨江走。


东大名路-霍山路转角
东大名路-丹徒路入口
丹徒路
丹徒路东余杭路附近
丹徒路
高阳路-唐山路路口
高阳路
高阳路-东长治路路口
高阳路-东长治路路口
高阳路-东长治路路口


之前看到一位小红书帖子,就安利了这条路,照片拍的太好了,导致我也想去复刻一版,但是去了发现,涂鸦没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旧改地块”大字样。

以前不太了解虹口,自从去了多伦路、山阴路一带,我就以为虹口就是生活气息强烈、特别想住几晚的冲动的感觉,但是这次去的北外滩附近,大概只能是“拆改”前最后的纪念了,不知道未来这里会怎么样。

看着空荡的街头无游人走动,附近新开的商场却排着长龙去摆拍“模拟版旧虹口”,这种对比感让人有种诡异的感觉。当我们全都进到商场去看商家为我们营造的“旧时光”,却从不想真正走进狭窄、拥挤的里弄的时候,是不是未来我们都只是消费者,去消费这些记忆,却不再有真实的经历去感受那些活着的人应该有的东西。


最后是惠民路一带

我们从东大民路转进惠民路,再转弯到临潼路,最后回到长阳路。

这里也有很多旧里弄,一部分已经搬迁了,一部分可能还正等待搬迁中。


惠民路路口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惠民路
临潼路
临潼路
临潼路
临潼路


最后的最后,转回到长阳路,就看到了一幢非常高大的建筑,和旁边的军事重地自成一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67/100 虹口漫步2·建筑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