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灵魂底裤|30天的“信息轻断食”后,一切变好了吗?

01 一次生活实验:30天的信息轻断食

在五月底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Mental and Body Clarity”的概念,即想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清醒。

愈发感到每天来自网络的大量信息在大脑里积压带来了极大负重,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没让我的心情和生活变得更好。

因此我决定在六月做个”信息轻断食“,关闭一些网络信息源。

有了“信息轻断食”这个想法后,下一步就是列出平时摄入哪些平台的信息,又有哪些信息会在六月切断。

 列出信息源 :微信消息、微信朋友圈、微信订阅号、Instagram、知乎、小红书、B站

六月关闭的信息源 :微信朋友圈、Instagram、知乎(需要查阅东西的时候再用)、小红书(同知乎)

做计划容易,但实践起来往往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和克制饮食一样,克制信息的摄入一样需要毅力。在整个六月我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精神胜利期 :在第一阶段,由于一切刚刚开始,大脑不断地在给身体打气:“不就少玩点手机吗,一定要做到。” 就这样,我在六月初每天手机使用时间控制在了1小时以内(之前是4个小时左右),这样质的飞跃使我非常惊喜。

 焦躁期 :但好景不长,紧接着而来的是焦躁期,这种焦躁在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和学习后的空闲阶段显得尤为明显,控制不住地想摄入外界信息,为了抵抗这份信息焦虑,我又刷起了淘宝......

 “一身轻”期 :到了6月的中下旬,我越来越适应这份信息的减餐,对外界信息的渴望明显降低,在空闲时间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拿手机,而是起身打扫一下卫生或是做冥想,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做事的时候可以更快地进入专注状态,心情也舒畅了不少。到了这个阶段,能明显感到减少外界信息的输入让人更快乐、更高效了。

总的来说,这次信息轻断食给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提升。

说是实验,其实也就意味着并不会长期执行下去,尤其是微信朋友圈承载了太多社交关系,同时我也想知道朋友们的最近动态,但是经过这次信息轻断食的良好体验后,我认为对于之后的社交媒体信息管理可以采取两个原则:社交平台集中刷,内容平台工具化 

(1)社交平台集中刷 :对于朋友圈、Instagram这样的社交平台可以指定一天或者一周的某个时间进行集中查看,而不是”没事干就刷刷“。

(2)内容平台工具化 :对于像知乎、小红书这样的内容平台可以自主绕过其算法机制,不看信息流的推荐,只在需要查阅事物的时候进行搜索。

互联网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认知,但也占用了很多应该花在更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尝试做个信息的断舍离,像激光一样更专注吧!

02 阅读--《乔布斯传》

“如果乔布斯不是天才,那么他是真够令人讨厌的。” 

在2020苹果开发者大会(WWDC)开始之前,刚好看完了这本描写了乔布斯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打造苹果公司及其产品全过程的传记。

第一次看乔布斯的影像还是在一部有关皮克斯动画的纪录片中,在镜头前的他得体又思路清晰,一副十足的精英做派。但这个初印象,却在看书后被打破了。

说到乔布斯的性格,算是个矛盾综合体,他性格暴躁、情绪化但又沉迷于灵性禅修,他不在乎个人卫生却又追求产品设计的洁净与极致。

“暴怒”“大哭”是书中出现的高频词语。阅读的过程中,我在心里不断地说:“哎呀,怎么这么暴躁、这么粗鲁,和他共事的人也太可怜了。” 但想想看他为世界进步作出的贡献,又觉得心服口服。

他偏执、冷漠又有着洞察用户潜在需求的能力,他用成果证明了伟大的产品经理不需要做市场调研,他不用知道用户现在需要什么,因为他知道用户将来需要什么。

03 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在印度,每隔20分钟就有一位女性被强奸,基本所有被流产的婴儿都是女婴” 

2012年12月,23岁的乔蒂在车上遭轮奸和殴打最终因此死亡。这部《印度的女儿》描述了该事件和该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乔蒂应该即将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医学生实习。而在此之前,她开明的父母为她卖了家里祖传的土地拱她学习医学,他们全家人都认为女生不应该和男生有什么不一样。

但这样年轻的生命却在2012年的年底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戛然而止,更让人气愤的是罪犯在面对审判时毫无悔意,还认为自己受到惩罚是不公平的。其辩护律师还能大言不惭地说出“我们有最棒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人的位置。”

这起事件引起了印度多地的游行示威抗议。为一个人或者群体而举行的游行可能伴随着暴力,但就社会价值来说, 它值得。每次抗议都是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诉求,一个社会有问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受害者已经被既定的错误规则训诫而不敢反抗。

不仅仅是在强奸率高的印度,在世界上大多数文化体系中都存在着“荡妇羞辱”这个的隐蔽语境,如果一个女性受到了侵犯,是这个女性穿着暴露,引诱犯罪。

但在让潜在受害者保护好自己之前,更重要的明明是教育潜在犯罪者不要伤害别人。

04 --  张立宪x梁文道: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不想读书就不读!别逼自己。”

有些内容你兴冲冲地点开,却失望地关闭。有些内容无意间被消费,没想到是却是个宝藏,这期播客就属于后者。

梁文道老师这次请了《读库》的创始人张立宪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读书有什么用和创业心得的对谈。

引发我思考的一点是当谈到为什么在这个大家都说”娱乐至死“的年代,却想到办一个逆潮流的杂志书时,张立宪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相信大众有好审美”

”相信大众有好审美“的背后有两层意思,第一不要低估产品受众的数量,有一群人喜欢傻瓜自动挡也有人喜欢改装车,有一群人无肉不欢那么也有一群人荤菜不沾。第二不要低估受众的好品味,虽然下沉市场的受众大,但是不代表需要迎合,只要是高质量、小而美的作品一定会被人看见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不是侵占市场,而是分割市场。

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对话在于“那么不想读书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上,张立宪老师的回答是:那就不读嘛!读书并不是一个必须选项,也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不要逼自己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摄取知识营养吧。

此外,这两人也太可爱了,虽然是隔空谈话,但那份心心相惜简直要溢出了。

“哎哎哎!你说的太对了!我现在想冲过去拥抱你!”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我就是想说,你说得太好了!”

相惜不相轻,这可能就是文人之间的独特力场吧!

嚯!时间走到了2020年的中场,突然明白对于今年的自己来说,相比于达到什么量化的目标,更重要的则是完成“自我觉察”这一课题,觉察当下的内心感受,发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观照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构建自己的框架

也祝读到这里的你们,都能在下半年知己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月灵魂底裤|30天的“信息轻断食”后,一切变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