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成长日志】之提问篇Ⅰ

写在前面

昨天,有同行问我,如何丰富提问的方式。他相信自己的提问有力量,但考虑到客户的理解度,以及问题需要多样性,希望能增加一些提问的角度。

两年前,也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我说,提问归根到底是结构化思考的能力。虽说我也买了几本关于提问技巧的书,但真正推动这项能力提升的,是在MBA以及教练课程里的学习,对逻辑、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当然还有与之相应的一些工具模型。

再往前追溯,我在从事HR工作时,做了许多题库的整理工作,为了更好地面试候选人。对于搜集这类问题,我从来都充满了热情,也做了清晰的框架整理,比如个人信息、求职动机、能力优势、潜在风险等等。

往更早一点看,我从小就很爱问问题,典型的十万个为什么。最经典的是这一句,“然后呢?”。这是小时候听父亲讲故事时,我总也问不够的一个问题。烦人程度有点像教练们常问的“还有呢?”

写到这里,我觉得相对清晰了。提问的术,那真是百花齐放;而提问的道,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人皆有之,带着天然的好奇,纯粹的好奇心,人人都能问出好问题。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将提问相关的模型工具简单索引。

教练模型

人们总说,教练是关于提问的。那我们就先从教练说起。问题库、工具模型非常之多,这里列举几个我个人强烈推荐的。

首当其冲当然是GROW模型,约翰·惠特默爵士的伟大创造。《高绩效教练》整本书,讲的就是这一个模型。其他的许多模型,比如GREEN等,都是它的变形调整。掌握了这个模型,教练成果可以预见。

源自《高绩效教练》

其次,是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经他整合后的这个神奇的框架,是指导教练们关注结构而非细节的强有力的工具。《归属感》这本书里,对逻辑层次做了详尽的说明,教练从业者必读。

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与价值、我是谁、精神,包揽了几乎所有层面的问题,越向上问题越有力,越能启发人们更深层的思考。

来自《归属感》

以及,四个计划性问题。来自我受训的埃里克森教练体系,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出品。这几乎是每一次教练中,教练们都会问的问题,每次方式不同,形式不同而已。或许你也能看到GROW模型的影子。

来自敦敏小伙伴

教练的具体方式,各个教练体系不同。Paul Jeong博士的5R模型,我觉得也很好用。5R分别是:Resources资源,Responsibility责任,Relation关系,Reality现实,Refocus聚焦。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引导模型

教练隔壁的引导,其实也是关于提问的。流程专家嘛,结构框架相当重要。这里重点介绍ORID模型。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引导工具,许多模型都在此基础上而来。比如KISS模型、4W反思模型、4F动态反思模型等等。想要更详细了解ORID的,推荐阅读《学问》这本书,还可以看看《关键在问》。

其他常用的模型,比如3O,它原本是引导师用来确定目标的,但其实也是个极好的提问框架。这个从脑心腹来定义产出的方式,看着很是让人欢喜。

值得推荐的还有高效会议的6P法则,包括:会议目的purpose、会议产出product、参会人participant、可能的议题probable issues、流程 process、地点 place。用这个框架做访谈,整个会议非常清晰了。

行动学习等

在《行动学习画布》这本书里,唐长军老师列举了几个模型,也非常推荐。你看,这个5F提问法,是不是有点ORID的味道?

源自《行动学习画布》

这个SCQ提问矩阵,可以说是提问框架的框架。在跟团队工作的过程中,用这个矩阵来检验提问质量,防止团队偏航,是非常好用的。

图源《行动学习画布》

当然了,这本书的主题是行动学习画布,很清晰的问题框架,无论是团体对话,还是个人整理,都是很易用的。

如果说,教练的提问围绕着“你想要的是什么”,那么行动学习画布的提问点在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跟私董会类似。

图源《行动学习画布》

有主题的探询框架

一些主题探询,比如价值观、生命意图、人生使命、复盘反思,也都各自有流程模板,可以作为提问的框架。

例如,价值观的萃取方式,可以问问这棵树。每一个枝杈,都是一个问题库。可以帮助人们澄清价值观,以及践行价值观。

其他的比如,从工作、关系、精神、身体、成功、失败、技术和能力、环境层面,探询生命意图,找到内在动力。这八个关键词,就是八个维度,八个提问方向,可以丰富你的问题库。

跟这个有些类似的,是更广为人知的生命之花,其实就是视觉轮。可以用来制定年度计划,也可以用来探索目标和价值观。

此外,复盘反思常用的维度: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与总结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KISS模型(保持、改善、停止、开始),也都是很好的提问框架。

其他模型

如上文提到的,各个领域各有模型,比如管理学,或者咨询领域常用的,黄金圈模型,7S诊断模型,六个盒子等等,也都是很好的访谈、提问、诊断框架。

如图这个黄金圈模型,适用于多种情境。可以做课程框架,文章结构,更可以作为提问提纲。教练工具里的四个计划性问题,其实也在这3个元素里。

What :你想要的是什么?

Why:它为什么这么重要?

How:你如何得到自己达成了?你将如何达成呢?

黄金圈模型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ICF(国际教练联合会)对于提问的描述吧。在2020年之前的版本里,“有力发问”作为第六项核心能力,是这样被定义的。(摘自《专业级教练认证手册》)

ICF的说明

ICF 的定义

有能力以所提出的问题揭示出必要的信息,为教练关系和客户带来最大利益。

1. 提出的问题反映出积极聆听和对客户视角的理解;

2. 提出的问题唤起发现、领悟、承诺或行动(例如,那些挑战客户前提假设的问题);

3. 提出开放的问题,带来更清晰的思维、更多的可能性或新的学习;

4. 提出的问题推动客户朝着他们渴望的目标前进,而不是要求客户为自己辩解或向后看。

PCC 评估指标

1. 教练针对客户发问:他们的思维方式、前提假设、信念、价值观、需要、渴望等。

2. 教练的发问帮助客户超越他们目前的思维去探索关于他们自身的新的或拓展的思维方式。

3. 教练的发问帮助客户超越他们目前的思维去探索关于他们处境的新的或拓展的思维方式。

4. 教练的发问帮助客户超越他们目前的思维去探索他们想要的成果。

5. 教练提出明确的、直接的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一次提出一个问题,给客户思考和反思的时间。

6. 教练的发问采用客户的语言以及客户的学习风格和信仰准则等要素。

7. 教练的发问不是引领性的,就是说,不包含结论或指示。

写在后面

综合以上种种,我个人的理解是,专业教练的发问是为了支持客户——更多视角、自我觉察、改变模式、推进行动......一句话,促进积极的改变发生。

早上跟同行聊到这个话题,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发问,有老师补充了另外的视角——感性与理性,系统与本质。我们又重温了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讨论从提问开始,最终又落到了思考。水平思考,六顶思考帽等等,其实都是系统思考的维度。

当然,教练的发问在现场,更多是基于直觉而非思考。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聊。

如此,要如何提升能力,要如何有力发问,带着好奇心,慢慢前行吧。


今天是我开启教练生涯的第1102天,或将是我成为MCC之前的第2551天。晓惠教练,写于2022年1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MCC成长日志】之提问篇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