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师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当需要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产品的时候,最好的入手方式是做一套竞品分析。
从工作流程上来说,当明确了需要为哪些角色在什么场景下解决问题之后,在动手设计产品之前,先去看看他山之石,也是很有益的。当然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大概想想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带着自己的方法和问题再去看别人怎么做的,做到取长补短。
用户体验5要素
分析产品的用户体验的时候,有个经典的理论是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中提到的用户体验5要素。用户拿到你的产品的时候,会依次分层体验到你的产品设计:
表现层
一般指UI,是指用户拿到产品后的第一印象,主要是颜色、UI风格。
框架层
一般指交互,当用户开始使用产品时,对产品的整体印象。例如,菜单有哪些,每个菜单分别对应什么功能。哪里能搜索,哪里有列表,怎么进入详情页。
结构层
一般指业务流程,是用户开始使用产品后,用户对产品的逻辑感知。例如,从购物到完成支付的流程是如何的。
范围层
一般指是否具有某些功能,如,是否有在线客服,是否能拼团,是否支持未发货自动退货等。
战略层
是指产品是否能支持用户使用该产品时想要达成的目的。例如,完成了在线的手机充值、通过搜索找到了相关的网页。从另一个角度将,是产品给用户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如:充话费等,买理财的,搜索网站的。
用户体验5要素是02年基于web互联网提出来的,但是应用到移动互联网基本没有什么问题。更主要的是这种分层分析的思想对于分析问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种基于5要素的分层思想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是重要的指导方法。用户体验是从上到下,产品设计是从下到上。
做产品分析的时候,同样可以基于该5个层面进行产品分析。
但是该5个层面是对单一产品的体验层面的。若是做竞品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上更加宏观和整体的市场分析。对于用户分析,由于战略层就是解决为什么人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的,所以属于战略层分析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若有需要,还可以加入更加宏观的政策分析、经济形势分析、文化分析、技术趋势分析等,这里先不做太多介绍。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有专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对于产品经理产品分析中的市场分析部分,一般主要用到两部分:总体市场及市场潜力分析、竞争格局分析。
总体市场和市场潜力分析是指过去N年该统计的和对于未来N年预测的总体的市场价值,如用户量、营收、利润极其各自增长率等。
如下图,是外卖市场的总收入和增长率趋势,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
竞争格局是该市场中的主要玩家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份额变动趋势。依然可从用户量、营收、利润极其各自的增长率等角度考虑。
做市场分析,核心是找到相关的数据。
网上能搜索到一些机构公开的调研报告和预测,如上图的前瞻产业研究院。一般政府背景的或者业内知名的权威机构的数据是相对靠谱的,之所以说是相对,是因为作为对比,小机构的数据是非常不靠谱,甚至主要靠拍脑袋和编的。互联网相关的调研,有一些机构会定期发布一些调研结果,如易观千帆、友盟、艾瑞等,也是重要的参考。另外,百度指数,谷歌指数也是一个相关趋势的参考。
对于市场格局的分析,如果市场主要玩家中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财报是个重要的数据源。财报中对于收入、利润都是明确靠谱的进行公开的。同时有些财报中也会公布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对于收入、利润数据是经过财务审计的结果,是相对很可信的。对于市场占有率数据,最好是参考竞品的财报一起看作对比分析。
战略层分析
分析产品的战略层,就是分析该产品的“定位”。就是该产品为哪些用户在哪些特定场景提供哪些特定的服务。从营销的角度讲,就是该产品为哪些用户留下了哪些印象,按照特劳特“定位”的理论,就是占据了用户的哪些心智。
在网络播放器领域,腾讯系几乎一家独大。而网易云音乐成功靠良好的使用体验和“音乐社交”在腾讯系的地盘上杀出一片天空,并且在腾讯挥舞起版权大棒之前市场份额节节增高。
所以作战略层分析,就是看各个竞品在用户感受里最不同的地方,进而分析出,各个竞品的提供方想要给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不同。
以手机为例,华为就是续航好、信号好、拍照好,品牌有身份;小米就是性价比高;OPPO充电快、VIVO美颜好。其实可以看出来, OPPO和VIVO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厂商,在经历了学习机、DVD、MP3等红海还能活到现在是很有道理的,他们精准的在手机市场找准一个定位进行切入,然后经过疯狂广告轰炸来占据普通老百姓的心智。
作为对比的小米,由于主打性价比,首先导致品牌形象冲击高端困难,其次是利润率与其他厂完全不可比较。
小米的战略可能已经不是性价比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持续给人性价比的印象,从用户看来,这已经成为小米既成结果的战略。
范围层分析
范围层,最简单的将,就是产品有哪些功能。
最直观的做范围层分析的方法就是做竞品功能对比表。如下图所示:
首先,熟悉了解各个竞品,将主要功能进行模块划分。
然后挨个的进行竞品功能的体验,每发现一项,在功能点中增加一项,然后看竞品是否有对应功能点。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使用流程的不同和交互的不同,并不是功能的不同,只是功能实现方式的不同。比如嘀嘀打车切换不同类型的车是顶部tab,而易道用车早起是通过首页的方格进入具体车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是切换车辆类型功能。
将所有竞品的左右功能填写完成之后,再做整体的整理,将相同功能合并。
通过功能的对比,可以很快了解各个竞品提供的服务的差异性,因此也可以用来反推产品的战略层的定位。
结构层分析
范围层是提供的各种核心功能,而结构层则是用户怎么使用这些功能。
所以,这里是对比分析产品的提供的核心业务的流程。下图是京东、淘宝和小米的三个核心的购买流程:
京东和淘宝的区别在于,京东的收银台提供了多种支付方式选择,为支付方式选择提供了一个独立页面,而 淘宝则只有支付宝一种,所以点击提交订单后直接吊起支付宝支付。
小米也有多种支付方式选择,但是在与京东和淘宝类似的订单页面,就要完成支付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小米通过优化订单页面的布局,生生减少了一个步骤。
从转化的逻辑来讲,每多一个页面就会多一份流失,小米是为了提升转化而进行的流程优化。但是,由于小米流程与大电商不同,初次使用会给人一种有点奇怪的感觉。具体使用4步好还是5步好,应该使用ABtest对比后决定。
在电商这种本身业务复杂的APP里,很多时候流程并不是唯一线性的,比如,几乎所有APP都提供详情页直接结算功能。此时几家 APP的流程如下图:
流程的不同以及不同流程上可以进行的操作,都是对比分析的内容。对于流程的描述,可以使用流程图,也可以使用状态机。如电商这种不同操作可能进入到不同状态的,推荐使用状态机。如下图所示:
上图为状态转移图,每个框为一个状态,不同的框之间的连线上的文字为操作。在一个状态上,不同操作会导致跳到不同的下一个状态。
框架层和表现层
这两层,对于C端产品来说,一般由专业的交互设计师和UI设计师来负责。
对于B端产品来说,主要来看产品的功能布局是否一致。
下图为腾讯云控制台,
几乎每个页面都是这种布局,无论用户使用什么产品,都能很快找到需要进行的操作。
作为对比,阿里云控制台的一致性与腾讯云有一定差距。
由于UI和交互是用户的第一感受,单就对于控制台的操作感受来说,普通用户第一感觉是腾讯云碾压阿里云的。
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去对比下腾讯云和阿里云的开发文档。
总结
问一个普通用户对一个产品的评价的时候,一般就是觉得好或者不好,顶多说出 几个他觉得好的点。但是对于一个专业的产品经理,当对一个产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是必须要有系统的评价方法的。用户体验5要素是产品设计的方法,同样也是产品经理分析一个产品的设计的思路。他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可以让产品经理在看问题的时候不像普通用户一样只是说一些感受,而是能逐层的分析挖掘,跳出凭感觉和经验做事的层次,进入到靠方法做事的层次。这种思考框架,就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