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次做一个任务的效果比较好,还是一次做多个任务的效果比较好呢?
美国一个心理学试验室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是针对设计师的,给这些设计师的任务是:为一个网站制作一个横幅广告。
这个实验把设计师随机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来完成任务。
【第一种方式】
每个设计师根据需求设计出一个广告,然后得到反馈,接着根据反馈来进行调整;
不断的接收反馈和调整设计,连续调整5次,这样就产生了6个广告设计作品。
【第二种方式】
每个设计师根据这个需求,同时做3个不同的广告,然后接受3份有针对性的反馈;
接下来根据反馈来调整那3个广告,只调整一次,这样一来,也能产生6个广告设计作品。
两组的设计师都设计了6个广告,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你可以猜一猜,哪种方式的设计效果更好?
结果显示,同时进行多个设计的设计师(第二种方式),他们设计的广告得到了客户更高的评价。
并且在对网站进行实际测试的时候,这些设计作品获得了更高的点击率。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同时设计多个作品的设计师,他们是在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由于每个作品都要设计得不一样,所以得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
而且,他们得到的反馈,能够让他们在自己设计出来的3个作品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设计要点和客户需求。
相当于,当你只有一个选项的时候,你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给束缚。
但是,当你同时考虑多个选项的时候,你就更容易看到事情的全貌,更容易看清问题的形状,也更容易获得全面的信息。
那怎么样让自己同时看到多个选项呢?
——你需要创新思维。
今天,我会给你们分享一个创新思维工具,它能够让你们拓展思维空间,想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有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你再去解决问题,再去做决策,才有可能选出最佳方案。
因为不管你有多少种不同的备选方案,你最终选定的那个,一定是这些方案中最好的一个。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想要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能够挖掘出来的方法/策略越多越好。
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创新思维工具是——深度挖掘五问法。
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就是提问。
对于一些善于创新的人来说,提问几乎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打破边界,拓宽视野,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深度挖掘五问法”,提问的思路非常简单,但却可以启发创造性的见解,让你同时看到多个选项。
而不是去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
这就是“大道至简”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提问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选项吧!
提问模式一:提出和目标相关的问题
这是特别适用于头脑风暴、发散思维的提问方式,一般可以这样问:“为了达到XX目标,我们要不要做XX事情?”
比如,你可以提问说:
为了增加阅读量,这篇文案要不要追热点?
为了完成本月的销售任务,我们要不要再做一场市场活动?
为了获取客户的信任,我们要不要邀请客户来参观工厂?
一家比利时的食品包装袋制造公司,就通过提出这类型的问题,实现了改良食品袋的目标。
过去,在比利时,很多食品是没有独立包装的,一般都是客户选好了食品,商家再用包装袋把它们分别包上。
一家公司发现了这个漏洞,于是提出一个议题:如何改进包装袋,能带来更多的销量呢?
公司创意小组的一位成员提出:“我们包装袋的形状太平庸了,为了吸引眼球,要不做一些特殊造型的袋子吧?”
还有人说:“我们包装袋的材质很一般,为了让我们的产品显得有含金量,要不换成更高级的材料吧?”
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有一位员工抱怨说:
“我在超市买完东西,所有食品都被放进了相同的包装袋里,很难分辨。为了找到奶酪,我要把所有包装袋都打开看一遍。”
这时候,一位员工灵机一动说:“为了方便顾客找到东西,我们能不能做出不用打开就能看到里面的袋子?”
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
于是,这家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带一块透明区域的包装袋,这个透明区在包装袋上面,就像一个小窗户一样。
这个设计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带"窗”的包装袋,也因此获得了包装奥斯卡奖。
这个解决方案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提出和目标相关的问题。
提问模式二:提出“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
比如,你可以提问说:
你做这个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你去找XXX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你选择主推这个产品而不是另一个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BIG集团创始人兼CEO柯林斯有一次了解到一个项目,是一位游戏发明家设计的15分钟卡片游戏。
这位发明家希望能够获得BIG集团的支持,共同开发并销售这款游戏。
柯林斯团队听了以后,觉得这款游戏进入不了家庭游戏市场,因为当时市面上没有这么短时间的游戏。
而且,所有的游戏设计公司都希望用户在上面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
所以,他发明的15分钟小游戏,明显没有市场。
柯林斯并没有直接把这位发明家打发走人,而是向他提问说: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到发明这个游戏的呢?
通过问这个问题,他了解到,这位发明家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因为工作忙,下班后没有太多时间在家里陪伴孩子,他希望晚上回家以后陪孩子玩一下。
但是像大富翁这样的游戏,玩的话需要很长时间,他觉得时间不够。
所以他希望有一款15分钟之内就可以从开始到结束的小游戏,下班之后可以在短时间里面和孩子一起娱乐一下。
于是,他们一起开发设计出了一款“12分钟游戏”,投产之后大受家庭市场的欢迎。
而开发这个游戏的契机,是柯林斯通过提问“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而延伸出来的。
提问模式三:提出“为什么“、“为什么不”这类问题。
比如,你可以提问说:
为什么用户更喜欢看XXX的直播?
为什么你的领导不把那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为什么XXX这本书这么好,但是看得人却不多呢?
巴西的阿苏尔航空公司的创始人尼尔曼看了有关乘客的数据之后,向他的高管团队提问道:
我们的机票很便宜,可是为什么搭乘我们的航班的人和搭乘其他航班的人都是不相上下的呢?
阿苏尔的机票确实比竞争对手便宜很多,但是属下告诉他说,
“乘客从家里乘坐出租车到机场的花费很高,甚至可能要占到机票的40%。”
于是尼尔曼开始研究,乘客是不是可以搭乘便宜的巴士去机场,结果发现要么没有,要么一天只有两个班次。
于是他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为乘客提供到达机场的免费巴士呢?
经过成本核算之后,发现这个方法可行。
如今,每天有3万名乘客预定阿苏尔的机场大巴,阿苏尔也成为巴西成长最快的航空公司。
之所以有这个思路,也是因为尼尔曼提出了“为什么“、“为什么不”这类问题。
提问模式四:提出“如果……会怎么样”这类问题
“如果.......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在激发创意方面,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你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
如果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会怎么样?
如果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上面提到的阿苏尔航空公司也用过类似的问题来拓展思路。
比如,尼尔曼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如果现有的顾客可支配收入缩水50%,我们要如何调整产品或服务?
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考虑,2016年5月,巴西阿苏尔航空公司开始和旅行社合作,只要是阿苏尔航空公司的会员,如果预订跟旅行社合作的酒店,就能够享受一定的折扣。
联合利华也问过这样的问题:
如果没有传统的销售网络、广告渠道和基础设施,我们如何把产品卖到小村庄里面?
最后,公司采取的做法是和NGO组织、银行和政府合作,采用类似于玫琳凯那种直销的模式来做。
很多独特的商业模式,都是通过提问“如果……会怎么样”这类问题创造出来的。
提问模式五:提出“如何可以做到”这类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以“如何”或者“怎么样”来开头。
宝洁公司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兰·乔治·雷富礼认为,任何事情都有无限的创意空间,所以他总是在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他经常在会议上提出“如何可以做到”的问题,比如说:
我们要如何帮助我们的顾客轻松的清理地板和卫生间?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让顾客周六早上可以休息?(怎么样提高顾客打扫房间的效率?)
他甚至每周都会问自己:“周一早上我要对什么事情产生好奇?”
“如何可以让员工充满创意思想?”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宝洁就可以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迭代升级,不断延伸产品线。
当年我在开发《化书成课》的系列课程时,也经常提出这种类型的问题,比如:
如何让学员把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融为一体?
如何把书中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有体验感的学习活动?
如何让学员把不同类型的书跨界整合后,转化为一门课?
因为不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以我开发出了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并且能让学员现场出成果的课程。
有价值的提问总是能够引发深入骨髓的思考,也能激发创意和灵感。
你可以回想一下,有多少次,你的灵感迸发,是来源于某人向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问题来解决问题。
问题能打开集体发现的大门;
问题能开启对全新领域的探索;
问题能创造出许多对未来的选择;
问题能帮助我们深化对彼此观点的共同理解;
问题能推进有效行动;
问题能帮助我们集中精神和注意力。
也许你此刻提出的问题,并不能立刻得到答案。
但是这个问题,它会留在你的潜意识当中,让你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在潜意识当中,把现场情况和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探索,从而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获得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