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有些担忧||有些凡尔赛

有些觉得自己很正义的人也只是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表达正义,他们所维护的正义就是有利于自己。

对自己有利,不单是指物质金钱方面的利益,是涵盖方方面面的,比如情绪、优越感、自尊心……等等。

如果人们没有习惯让自己保持觉知,不断地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大多是自以为是的,会天然地以为自己所认知到的是最正确的。

好为人师的人,多半是在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这里想说明的是,好为人师与真诚地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两回事。

真诚地帮助别人是美德。

批评别人最容易,也最使自己爽快。

而认知自己最难,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

真正能做到谦虚——虚怀若谷,才是内心强大之人。

节俭是美德,有计划地储蓄是一种能力。只享受花钱的快感,而没有储蓄规划的人生是失控的。

以上是几个月前我发在我们三人家庭群里的所思所想,刚刚有所完善。可能不大成熟。

当时主要想让闺女看到。尤其是最后一条。

闺女读研期间,我每月给平均水平的固定生活费,学校还发研究生补助700,她自己兼职也挣钱。

但她常常一个月消费超出一万元。

她有自己的理由:以后工作了,也没时间玩了;以后年龄大了,也玩不动了……

好像也挺有道理。

而近一两个月忙于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并没耽误她玩,出去玩的理由是:诶,太累了,我得放松一下。)兼职工作也丢下了,问我“借钱”也要维持各种社交、消费。

她朋友多,每周好几次与不同的朋友圈会面吃饭。但说实话,她很多工作的机会也来自于朋友介绍。

她对朋友们很大方,当然朋友们对她也好。都是相互的。

她的三观还是很正的。买衣服、买包都不算贵。她说:“我从来不会为外在的东西花太多钱。”

她的研究生导师(女士)在别的老师那儿评价她:某某(我女儿名字)有的时候有一点点咄咄逼人,但是这个人是非常天真、热情、善良、可爱的,所以她这一点点问题,我完全可以包容。

其实说我闺女咄咄逼人呢,是事出有因,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请的校外专家,在答辩之后对导师说,我闺女态度不好。

我闺女跟我说了,是因为他提了一个连导师都觉得有问题的意见,他说应该把论文题目中的某两个字去掉。而那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这么认为),如果去掉的话,就不能涵盖这个论文的主题点了。

我闺女就对专家说出自己的理由。

她还跟我说,既然叫答辩,那应该就是可以辩论的呀。我也觉得,如果是好的导师、专家,就应该允许学生同自己辩论,很多问题是不辩不明,越辩越明。

为什么要觉得自己是专家,就非得压学生一头呢?

诶,我写这文本来是怀着对闺女的不满意的,写到这里有点为她自豪的意味了。

有点儿凡尔赛了。

但我还是想听听大家的消费观,特别是跟我女儿年龄相近的简友的意见。我闺女刚过完24岁生日。

欢迎简友们对我的一些想法批评指正。

这是导师给我闺女的评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想法||有些担忧||有些凡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