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共同提升!
刘文霞老师的中期总结
一、这段时间读的书和感受。
这段时间集中读了四本书,分别包括《PP L项目化学习设计》、《未来课程想象力》、《讲法》和《教师如何做研究》。(非常遗憾《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因疫情的原因目前还依然在路上)刚开始阅读时真的感觉压力山大,四本书四个不同的方向,感觉难以把控,但在后期的阅读中慢慢发现,四本书虽然指向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有着很多的相同点,首先《PP L项目化学习设计》夏雪梅老师用最接地气的案例分析法,告诉我们如何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用项目化的形式从大概念入手,找到本质问题,用驱动性问题来撬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奠定基础。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同样指向的是使每一位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设计者。立足学生角度设计出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最有利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适切性”三个字是我在这本书当中得到的最大的启发。《讲法》这本书来自雨鑫老师的推荐。这段时间在她的带领下进行了深度阅读。田俊国老师从建构主义的角度,使我们理解到学生如何完成知识的建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完成已有知识和新授知识之间的链接,能够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是最主要的特点。最后《教师如何做研究》是自己选定的一本书。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阅读,最终都要落脚在我们教学的实践当中,既然有教学实践,希望能够开展对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使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最后形成一些理论的成果,能够推广出去,这是我们为师者的另一个境界。去赋能更多的教师,给更多的孩子,带去成长的可能。
二、这段时间听的课和感受。
这段时间听了很多的课,有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叶修老师的“高效学习策略”;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以及她的付费课程“成为最酷教师”;徐丽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以及她的付费课程“成为课程设计师”;同时还包括互加推出的系列极简技术与视觉笔记课程的学习。一路走来虽然感觉有时很抓狂,但是等到自己沉淀下来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唤醒教师的内心,同时为我们的下一步行动做出更好的指引。其中对叶修老师的高效学习策略印象非常的深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只将知识填压给学生,对于学习策略应该有意地去训练和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拥有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下一步学习铺路搭桥。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当时听的热血沸腾,作为教师,我们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教师不应该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提升自己,成为孩子们面前的酷老师。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能更好的吸引学生,首先你必须是一位酷教师,这就是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
三、这段时间的小组分享和感受。
从小组第一次的破冰组队到现在已完成了六次对话,每一次的对话都是那种醍醐灌顶式的学习。首先非常感谢胡楠楠老师的加入,她作为一个课程的引领者,在为我们每一个人指引着方向。六次对话,我们开始逐步接近课程设计。从第一次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我们选定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作为自己课程的落脚点,所有人都在从最大的角度来设想着菜市场有着怎样学习的纬度。第二次对话我们开始讲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从学科和菜市场不同角度的学习产生联系。第三次我们开始选定自己的教材,从教材当中选择可以发掘的点和菜市场发生联系。第四次结合PP L项目式学习的阅读,我们开始从大概念出发,从本质问题到驱动性问题来撬动自己的课程设计。第五次完成华丽转身,我们在胡楠楠的老师的指引下,将课题改名为“将菜市场变成一所学校”课程设计主题。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开始指向明年春天自己所教授或者所选择的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第六次我们开始初步填写课程设计单,虽然非常的浅显,但是每个人都已经完成了自我的突破。并且在第六次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对主题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期待第七次大家完美课程单的呈现。
四、对话凉水井,看见不一样的未来。
说实话,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观摩凉水井的孩子,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发现孩子们的主动性在我们面前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看孩子们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是未来的样子。我们应该尽最大可能去唤醒孩子,将主动权交给孩子,然而这一唤醒和交权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对话凉水井课程的观摩过程当中,每一个小老师的分享都会触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孩子在课堂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我对孩子赋能以后,他们有没有在这种赋能下更好的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力量,同时他们在和同学进行互动时又发生了些什么,我没有关注得到,那么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需要去了解并关注。
五、对于《对话生活》课程的一些想法。
《对话生活》我们最终的指向是要将我们的设计落地,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然而设计好做,实施很难。这是目前自己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提醒自己的一点。我们应该将设计更好的立足现实的需求。更大程度上能够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首先从课时的安排上,再者到学生学习的教材,还有学生学习的成绩,这都是需要我们所考虑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次项目化学习的轰轰烈烈而引起引起学生学习上成绩的下滑。所以从课程设计的初衷来讲,我们应当最大程度上和教材相结合,能够使我们的课程成为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对教材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在接下来的课程案例的撰写过程当中,会最大可能上将考虑到的因素能够涵盖其中,让它能有更大的执行性。
梁红玉老师的中期总结
1.这段时间大家在读哪本书?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我最主要读的书有《PBL项目化学习设计》,《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和《讲法》这三本书。
第一本书民《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是进行项目化学习课程设计的必读书,感觉这本书内容特别丰富而系统,每一章节前面,作者都会比较全面地援引来自世界各地教育家们的研究或言论,令我大开眼界。作者的团队总是参考这些教育研究结果,依据自己的实践提出自己的结论,这正在地体现了“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这个副标题的内涵。让我感受到真正专业研究的精神。接下来的细读,更加发现这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脉络特别清晰,从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的关系,到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六大部分,再到学科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前面是详细的解读,后面是具体的案例,慢慢地我对于项目化学习设计是什么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也跟随着书的指导在一步步进行自己的小组总项目下的小项目的设计。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导书,读这本书,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初步尝试,是真正地在学习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是什么的过程。也是把一个教师从被动拉向主动的过程,就像最近听徐莉老师所讲的,关于课程我们所缺少的思考,我们以往是被动地在讲授课程,可能很多教师已经再没有主动设计课程的意识了,这是在锻炼我们从教师走向课程设计师,这意义是非凡的。
第二本书《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第一次拿到它的时候,感觉它是那么薄薄的一本小书,对这本书的名字觉得有一点新奇,但也不知道是讲什么。细看一下才知道是大教育家杜威和陶行知的对比研究之作。看前言知道是两位中学老师,怀着对教育深沉的热爱,把研究结果整理成书。当我真正细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的好,在对两位大教育家的对比中,让我们对于陶先生的思想路径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又鲜活地展现了两个人,两个有情怀的有生命力的个体的魅力,让我对这两个人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相信他们虽然人已远去,但是精神长存,真正有生命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我想继续对二位前贤进行更多的了解和学习。
第三本书是田俊国先生的〈讲法〉,这本书是雨鑫老师寒假读书共创营的一本必读书,最近发现刘欣老师的文章中有在不断地提起田老师的这本书,感觉刘欣老师对这本书也是特别地推崇。我总是很感恩,能够遇到这样的好书。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理论基础,二是七项修炼,三是内功修炼。越读越觉得这本书的好,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照见每个做教师的人,缺失的是什么,应该朝向什么方向努力学习,真的感觉是每一位教师的必读书。我感觉是需要一看再看,一看再看,好书都是需要这么去读的。
2.这段时间大家听了哪些课,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主要是在互加听直播,这个系列中包含可视化思维,教学极简技术,对话孩子小教练系列观摩活动,关于PBL系列分享内容;叶修老师的《学习的策略》,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这些直播课都是宝藏级别的好课,每一次听课都可以生发出一片新的天地,所有的内容围绕着未来教育成长的主题,所有在听这些课的老师们都是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的人,各位导师们更是在自己的领域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感受是很感恩这些遇见,都是生命成长的引领。
3.这段时间小组对话做了哪些分享?有何感受?
我们小组一共进行了六次的对话,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现在每位老师有了自己的分项目,内容在逐渐细化深化中。我们小组对话的时候第一部分内容是读书分享,大家总是畅谈读书感受,每个人对于我们的必读书《PBL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慢慢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大家互相补充,互相补充,慢慢完整自己的认知。第二部分是关于自己的小项目的思考设计内容分享,包括灵感和困惑,都抛出来,大家一起分析。我们的刘文霞组长还邀请到在PBL项目化设计方面有实战经验的胡楠楠老师参加我们小组的讨论学习,她专心听取了我们的分享,给予了精细的指导,让我们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现在我们进入到精心设计部分,这是更加有挑战的部分,我们一起努力去做。
4.凉水井对话孩子,您是否观摩过?哪些印象深刻?对未来课程设计有何启示?
我观摩了冰水井中学对话孩子活动,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巨大的潜力,发现他们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甚至比当时我们要好。印象最深的是塔塔教练的指导,她在指导每一位教练老师,和凉水井中学的孩子,做真我,让自己的内在有更大的空间,这是为孩子们一生奠基的事业。
对话孩子活动让我想到,未来的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更加鲜活多维,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作用,尤其是也是贯彻陶行知先生发起的“小先生”制。凉水井中学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给我们看,做一位小老师小教练能够带来的成长和改变,这是特别鼓舞人心的部分,为什么一位教师要独揽教学的大权,还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这完全是没有教育智慧的表现,是方法上面出了问题,未来课程设计有无限的空间,教学方法有无限空间。
5.对于《对话生活》课程设计,有哪些思路?
结合最近的思考,分享自己
沈洁老师的中期总结
从2020年腊月开始,我逼迫自己从原来混沌的状态中,契约打卡,从而走出了困境。恢复了原来活力满满的状态中来。
重新回到了互加的大队伍中来,伟大事物又开始重新向我靠拢,我知道这都是自身的行动和改变带来的效应。
书籍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次读《教学勇气》以及随着对话生活伴随而来的《PBL项目化学习》《学习的逻辑》《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等多本书的阅读,再加上樊登阅读里听各种关于教育、家庭的书籍。在《教学勇气》中,我重新找到了自身的认同和完整,我开始重新回到内心主导的世界中来,开始重新重视自己内在的感受以及周围一切和内在的融合。我可以感受到自己所做之事是否可以更好地形成自身的完整。而这种内在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也依然可以回想起2019年初第一次勇气读书会时用心阅读时的感受,阅读后带给我的改变,在如今第三次阅读时,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联系自己这两年来的经历,可以在晦涩的文字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我们南和区老师共读中,可以带领很多老师,增加对这本书的理解。所以,我更加确认了,只有自己真正投入地阅读,将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才可以真正为我们自己带来实质的改变。如果一本书看过只是看过,书是书,我是我,那么这本书其实和没读是一样的。就好像帕尔默所说的体验,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哪些东西可以提高我们的生命和活力。而这本书就是可以激发我生命和活力的内容。
另外阅读《PBL项目化学习》,这本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非常全面具体地介绍了项目化学习,在我们小组共创过程中,在自己进行子项目的设计中给了很多的引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多次提醒了自己,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以终为始。从阅读、尝试,发现问题,再回到书本进行阅读,再修改,就这样一直循环,让我自身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非常多的了解,但是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要真正地去实践,才能不断加深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
对于《学习的逻辑》,通过叶修老师的讲解,我已经被其种草了,和小侄女一起阅读的时候,她总是跳字,改字的阅读,我知道是瞬时走思,知道了需要进行专注力的训练。知道了高强度用脑,在后来的阅读和听书,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都会不断提醒自己使用高强度用脑的方式帮助自己。
二、听了教师勇气更新的课程、听了刘欣老师的课程、徐莉老师的课程、徐磊老师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我感受到了自身认同和完整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这是一种会将人吸引的魅力,他们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加真实的自己。另外从课程内容来说,都可以帮助我自己对于教学,尤其是课程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对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学习,那天和我们区的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在一起探讨,一些高中生连小学的知识都不会,班级的卫生差的不行,纪律不行……问题多到老师想要崩溃,想要帮助这些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做。教育长期存留的问题,从幼儿园开始,甚至可以说从孩子出生开始的家庭教育开始,就开始不断的积累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分离,但是真正的学习是无法离开生活本身的,不然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课程设计的一些方面,增加了自己的见识,但是我知道,自己在课程设计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也会继续努力。
三、对于凉水井对话孩子的过程,我的印象很深,这些孩子拥有很高的站位,甚至 一些角度都是我自己没有思考到的。但是他们却可以,这样的对话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孩子本身的能量,只是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我们平时的对待方式、沟通方式都是自做主张。对于未来的课程设计来说,更是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和他们的对话选择他们喜欢的主题和方向,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把主动权给予他们,而老师则起到一个启发他们的角色。
四、对于《对话生活》的课程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于项目的评价上。以什么形式?用什么方式?评价标准是什么?是使用评价等级?那该如何设定不同的评价等级?或者是使用什么呢?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再次、多次阅读书籍和相关资料,在书中、实际的案例中寻找支撑。也需要和大家聊一聊,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碰撞出自己对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的深层次的理解,并开始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当中。
陈兴凯老师的中期总结
学习精进,与生活对话---《对话生活》中期总结
1、这段时间大家在读那本书?什么感受?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PBL项目式学习》,同步阅读。
《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及读书交流体会,感受体现生活即教育,真实的生活情境,才是教育最自然最真实的发生,做生活的主人。
《PBL项目式学习》是在真实、自然生活教育的科学实践,让真实的学习更科学有效,以终为始。
《狼道》告诉我们,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顽强的耐力、严格的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生命的奇迹。
《平凡的世界》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不平凡,去实现平凡且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的读书角度不同,反馈的信息有所差异,只有多读书深思考,才利于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对一些教育思想的理解运用,发挥团队精神,凝聚集体力量,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技能。
2、这段时间听了那些课?有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互加计划冬令营推荐的课程都学习了。
叶修的《高效学习策略》、《高强度用脑》、《学习的逻辑》,专注力的训练,如何让老师教的更好更轻松,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要从学习的底层的逻辑、动机、策略、需求入手,让我更科学对待“走神”科学依据。
刘欣的《新媒体教育力———看见另一种的可能》,赢要赢在学习观,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的前奏,想都是问题,干都是答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制造一种刚需。
小熊老师的信息技术赋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力,极简技术最大的受益就是方便、快捷、实用。
将丝丝老师《视觉笔记》就是将思维条理化,表达简约化,图文美观化。寥寥数笔、高度提炼。
卢志文校长的《牛年说牛》生动有趣的大量的相关牛的知识巧妙的组合,展现了牛年更牛意义。
吴虹校长的《可视化思维》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梁子老师的《火眼金睛抓关键》齐崇老师的执教能量及魄力对孩子影响……
每次学习都在扩大我们的思维边界,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收获满满正能量,生命不息,学而不止。
3、这段时间小组对话做了那些分享?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7组已经进行了6次线上交流研讨。共读书籍选择《PBL项目式学习》,《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围绕课程项目《菜市场是学校》建设,采用首先确定课程主题,又划分小主题。反复修订精化主题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对课程设计的框架解读细化,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又聘请了胡楠楠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从本质问题到核心问题再到驱动性问题;从概念到理论再到实践,反复研讨;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到团队的角度再到项目的角度,合二为一,相互支持,为这次课程开发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实现质的飞跃。每次交流,老师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在学习的现场,参与献计献策。互加精神就是对话生活,对话人生,实现众多的不可能,在修行的路上品味五彩斑斓人生!
4.凉水井对话孩子,你是否观察过?哪些印象深刻?对未来课程设计有何启示?
对话孩子————凉水井中学观摩会,看到凉水井孩子们的表现,看到凉水井教育的逆转,体会未来学校的憧憬,实现了不可能转变。塔塔老师引领的每个问题以恰到好处的点,直击孩子的心灵,点燃孩子内心的火花,激发孩子心智的发展。每个人在聆听,反馈,陪伴,相信中学会思考表达,这便是孩子自然而然生发的最好状态。小老师让课堂有了活跃,小教练让课堂有了激情,这正是行知育人思想的再现。听着孩子们爆出连串的金句,正是孩子们敏锐的思想火花。这就是陶行知所提的“生活力”。凉水井的教育见证了教育的奇迹,实现了孩子健康成长历程。
未来课程设计,一定要考虑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以健康成长为基石,以真实的生活为情景,培养坚实的成长素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不确定性的发生,聆听孩子真实的声音,洞察孩子眼中的世界,让课堂有花开的土壤。
5、对于《对话生活》课程设计,有哪些思路?结合最近思考,分享自己的PBL设计感受,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别人怎样的支持?
对于《对话生活》课程设计,思路大目标清楚明析,选题已经确定,小组内人员已经明确分工。采用PBL项目设计方法,围绕《把菜市场变成学校》主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本质问题和驱动性问题的呈现,可实用性强性,具有创新性,开拓性。遇到的困难是框架结构不够细致、驱动性问题具体细化,项目过程制作不够严谨,成果如何展示,如何放手让孩子们去做,难以在课程中完整的体现等等。这得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再实施过程中需要家长进一步沟通及社会的支持,继续加强对《PBL项目化学习》的阅读思考。
互加计划《对话生活项目》,充实了这个寒假:课程满满,时间满满,收获满满,在读书、学习、观摩、分享中不断赋能自己,成长自己。发展互加,共创互加,共享互加。
卢瑞芬老师的中期总结
这段时间在读《项目化学习设计》,感觉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读起来不枯燥,甚至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忘记了时间,因为一边在设计项目,一边在读,不知如何设计,对于专业性的指导需求很迫切,所以就容易读下去。于是我感到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对于学生的意义,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会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益处。
这段时间听的课有每周日的必修课:首先是齐崇老师二十几年带着学生进行的做中学,感觉到齐崇老师的能量和魄力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作为她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啊!第二个课是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他让我看到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指导思想,其实是源于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第三个课是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刘欣老师金句不断,由内而外散发着新媒体的教育力,深深地感染了我。第四个课是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徐莉老师特别有理论高度,从根本上为我们阐明了学习的根本和课程设计的根本。
除了每周日的必修课外,我还在每周二、四的晚上听凉水井中学的《对话孩子》,教练们像教我们老师一样教练着孩子们,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学的非常快,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这也启示我可以尝试去训练每个班的小老师、小教练,发挥孩子们的能量!
周三晚上我听了叶修老师高效学习策略的课,给我很大的启迪,通过运动提升孩子的精力,精力和专注力是孩子高强度用脑的保障。学生中心论,让学生自主负责更有利于实现高强度用脑。
周五晚上我听了关于视觉笔记的课程,有梁子老师的《火眼金睛抓关键》,吴虹校长的《可视化思维》,丝丝老师的《从一页白纸开始的思考》,将思维视觉化,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尝试,逻辑清晰、形象展示、有效输出,先从一句话一幅图开始,逐渐向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板书延伸。
周六晚上我听了小熊老师的《极简技术》的课程,非常有趣、有用、有成就感,很赋能,收获很大!
小组对话中,我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收获和对于项目设计的思考,一开始了解不多,设计的内容多是高高飘在上的感觉,随着读书的增多和思考的深入,逐渐落地,从教材和课标出发,厘清核心概念和主要知识点,但对于设计什么样的驱动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持续性研究,一直没有头绪,停滞不前。在研讨中,刘文霞校长的“以终为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豁然开朗,我最后想让学生呈现什么结果呢?我想让学生呈现的成果是:每位学生帮助一种动物或植物繁殖的呈现,应该从这个点出发去设计驱动性问题,我一下子有了思路。
总之,项目化学习设计让人欢喜让人忧,有时会觉得很明白,有时又会觉得无从下手。不过有书籍做专业引领,有小组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互相启迪,最终必将形成自己的项目化初稿,不管结果怎样,过程中的成长最重要!
张瑞芬老师的中期总结
1、这段时间大家在读那本书?什么感受?
参加寒假项目研修学习后开始读《PBL项目化学习》这本书,之前接触过项目化学习,有过一点自己浅显的主观认识,对话生活,随着学习和设计的深入,我感觉还是需要专业的书籍做理论支撑才能走得更远更深,问题的提出才能更深刻更有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提到项目化学习的五种实践形态: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调控性实践。这五种实践形态并不是截然区分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交叉与融合。在每一个项目化学习中,都会涉及至少三种实践。其中,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调控性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在STEAM这样的跨学科设计中,五种实践形态几乎是全覆盖的。基于这五种形态在设计寒假的项目化学习时我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2、这段时间听了那些课?有什么感受?
这段时间在听每周日的必修课: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指导思想,其实是源于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齐崇老师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做的种菜卖菜等落地的项目化学习给我打开了新的思路;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让我明白了新媒体教育力的真正含义,我们要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是抗拒。我还听了叶修老师高效学习策略的课,通过运动提升孩子的精力,精力和专注力是孩子高强度用脑的保障。学生中心论,让学生自主负责更有利于实现高强度用脑。梁子老师的视觉笔记抓重点捋思路我也有信心成为“笔记侠”,不再是一笔一划的记笔记,把知识内化外显,更形象更生动更简洁。小熊老师的《极简技术》的课程,非常有趣、有用,马上就给学生做了电子版奖状,还有很多实用的技术,收获很大!
3、这段时间小组对话做了哪些分享?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寒假期间我们已经进行了六次对话,每次都能准时参加并积极发言,大家分享读书心得和收获,并设计了小组项目的主题和子项目。我的感触是一路同行,共同提升,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相同的时间大家在空中相遇碰撞,从第一次研讨,通过分析对话生活确定主题是《家门口的菜市场》,然后头脑风暴,对话谈论子项目,在第三次对话时经过胡楠楠老师的点评,我们把主题再次改为《让菜市场变成一所学校》,更加明确项目化学习和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我知道了要通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的子项目也是经过几次更改最后定位《让菜市场变成一所学校之“狂野大陆”》通过变身角色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把三年级下册的数学中关于面积、方位、价格、时间等学科知识点落实在生活中,最后以绘制平面图和制作3D模型的成果来展示。整个设计过程中大家思维碰撞出火花,很激动。每位老师的分享都能带来新的灵感和收获。
4.凉水井对话孩子,你是否观察过?哪些印象深刻?对未来课程设计有何启示?
凉水井对话孩子是我们之前N6中对话孩子课程的复盘再现,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也是有力量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一次课程中有一个女生一家四口一起听课的镜头,爸爸妈妈弟弟和这个女生一起听课对话,我通过这个家庭对待学习的态度感到力量。在未来课程的设计中一定不是只重视知识教学,一定是关注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虽然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但是隐隐的我感到自己的想法变了。继续学习。
5、对于《对话生活》课程设计,有哪些思路?结合最近思考,分享自己的PBL设计感受,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别人怎样的支持?
吴虹校长设计的对话生化项目化学习给了我一个启发: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她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设计课程,只是告诉我们看书,分享,设计,改进,但是吴校长给了我们很多相关的课程学习服务于课程的设计,让我们自己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着困顿、迷茫、释然、开朗,我想这应该就是学习的一个正确方法,如果把这种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要推进的项目化学习对话生活,在生活中找答案,遇到问题引发思考,在解决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
感谢互加,感谢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