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理想与命运逆行,悲苦与傲骨相伴

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何人能做到穷也心盛天下,又有谁能在穷苦之中坚持自己的品性。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然而当理想与命运逆行时,谁还能先天下而忧。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工部就用其一生生动地演绎了理想与命运逆行时,他的选择。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篇章。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其作品被称作诗史,其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因与另外两位诗人区分,又称“大李杜”。

对于这些信息,只要是读过书的人,基本上没有人会说不出来,那么杜工部是的理想是如何与命运逆行呢?

他在《望岳》中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生动地写出了青年时期的远大理想。等到中年后到晚年却在《登高》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此可见少时的远大理想并未得以实现。

然而有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杜工部,很不巧地遇上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与安史之乱相遇,见黎民疾苦,写下了有名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三吏”“三别”,生动地记叙了安史之乱下百姓的艰苦生活。


用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概括了千古以来战乱时期的家书。杜工部一生要说其过得最如意的时期莫过于与李白相识,一同游历以及在颠沛流离十年后到达四川,在成都草堂安顿时,得朋友接济的那段时间。

然而一生悲苦的杜甫杜工部先生屈服于生活的悲苦与艰难了么?并没有,他积极寻求报国之路,关注民生疾苦,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下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样的千古名句,展现出杜甫的博大胸怀以及对生民的疼惜。

在《戏为绝句六首》中,他写下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此等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句子。

杜工部的傲骨是扎根在骨子里的,更是体现在对社会、生民、国家的关注以及疼惜。这才是文人的气节也是文人的风骨。


当理想与现实相悖,当悲苦与命运同行时。也许我们可以抬头看看天空,看看历史上杜工部等古代伟大诗人的篇章。从中也许会寻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看问题看生活的角度。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本文首发于百家号,转载请后台联系!)
杜甫:理想与命运逆行,悲苦与傲骨相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理想与命运逆行,悲苦与傲骨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