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基础

1.小程序发展史

微信小程序之前,是使用weixin-sdk进行开发,调用视频,摄像头等。

微信小程序weixin up端,所以PC端的window这些没有,运行环境是IOS,安卓等,有一些特殊的调用录音功能,摄像头等

申请账号:开发账号+开发工具

2.小程序全局配置app.json

小程序根目录下的 app.json 文件用来对微信小程序进行全局配置。

  • pages 页面路径列表
  • window 全局的默认窗口表现
  • tabBar 底部 tab 栏的表现

window

  • navigationBarBackgroundColor 导航栏背景颜色,如 #000000
  • navigationBarTextStyle 导航栏标题颜色
  • navigationBarTitleText 导航栏标题文字内容
  • enablePullDownRefresh 是否开启全局的下拉刷新

tarBar

  • color tab 上的文字默认颜色,仅支持十六进制颜色
  • selectedColor tab 上的文字选中时的颜色,仅支持十六进制颜色
  • backgroundColor tab 的背景色,仅支持十六进制颜色
  • borderStyle tabbar 上边框的颜色, 仅支持 black / white
  • position tabBar 的位置,仅支持 bottom / top
  • custom 自定义 tabBar
  • list tab 的列表,详见 list 属性说明,最少 2 个、最多 5 个 tab

3.页面配置

页面配置高于全局配置。页面配置和全局配置相同时,页面配置会覆盖全局配置 

4.小程序生命周期

分为应用的生命周期、页面的生命周期、组件的生命周期

应用的声明周期:onLaunch()

App({

  /**
   * 当小程序初始化完成时,会触发 onLaunch(全局只触发一次)
   */
  onLaunch: function () {
    console.log('onLaunch --- app')
  },

  /**
   * 当小程序启动,或从后台进入前台显示,会触发 onShow
   */
  onShow: function (options) {
    console.log('onShow --- app')
  },

  /**
   * 当小程序从前台进入后台,会触发 onHide
   */
  onHide: function () {
    console.log('onHide --- app')
  }
})

页面的生命周期:

onLoad()页面首次加载,可接受一个参数

Page({
  /**
   *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加载
   */
  onLoad: function (options) {
    console.log('onLoad --- page')
  },

  /**
   *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初次渲染完成
   */
  onReady: function () {
    console.log('onReady --- page')
  },

  /**
   *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显示
   */
  onShow: function () {
    console.log('onShow --- page')
  },

  /**
   *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隐藏
   */
  onHide: function () {
    console.log('onHide --- page')
  },

  /**
   *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卸载
   */
  onUnload: function () {
    console.log('onUnload --- page')
  }
})

组件的生命周期(包括组件本身生命周期和组件所在页面的生命周期)

组件移动,拖拽等

组件所在页面的生命周期(当小程序进入后台,后台进入前台进行操作时,调整屏幕尺寸等),如再次进入前台时,列表页数据展示的刷新,就是根据组件内页面的生命周期完成

Component({
    // 组件的生命周期
    lifetimes: {
        // 在组件实例刚刚被创建时执行
        created: function () {
            console.log('created --- component')
        },
        // 在组件实例进入页面节点树时执行
        attached: function () {
            console.log('attached --- component')
        },
        // 在组件在视图层布局完成后执行
        ready: function () {
            console.log('ready --- component')
        },
        // 在组件实例被移动到节点树另一个位置时执行
        moved: function () {
            console.log('moved --- component')
        },
        // 在组件实例被从页面节点树移除时执行
        detached: function () {
            console.log('detached --- component')
        }
    },
    // 组件所在页面的生命周期
    pageLifetimes: {
        // 组件所在的页面被展示时执行
        show: function () {
            console.log('show --- component')
        },
        // 组件所在的页面被隐藏时执行
        hide: function () {
            console.log('hide --- component')
        },
        // 组件所在的页面尺寸变化时执行
        resize: function () {
            console.log('resize --- component')
        }
    }
})

执行流程:

微信小程序基础_第1张图片

5.页面路由 

页面路由:在小程序中所有页面的路由全部由框架进行管理。

页面栈:

框架以栈的形式维护了当前的所有页面。 当发生路由切换的时候,可以使用 getCurrentPages() 函数获取当前页面栈

重加载:一般不用,小程序打开或者页面刷新时

微信小程序基础_第2张图片

微信小程序基础_第3张图片

测试:

使用wx.navigateTo()从index跳转到logs页面:

微信小程序基础_第4张图片 

 使用wx.redirectTo()跳转

微信小程序基础_第5张图片

注意事项:

  • navigateToredirectTo 只能打开非 tabBar 页面。
  • switchTab 只能打开 tabBar 页面。
  • reLaunch 可以打开任意页面。
  • 页面底部的 tabBar 由页面决定,即只要是定义为 tabBar 的页面,底部都有 tabBar。
  • 调用页面路由带的参数可以在目标页面的onLoad中获取。

 6.API接口

API接口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App(),Page(),Component()以及组件中的全局接口wx.navigateTo()等方法

App()

  • App()中可以监听onLaunch()等钩子函数;
  • 创建全局应用实例app(类似window):App()中定义在globalData属性中,在页面通过const app= getApp()获取,然后各种方法如onLoad()钩子函数中即可使用

Page()

获取页面栈方法:getCurrentPages()

数组中第一个元素为首页,最后一个元素为当前页面。

如订单支付后返回上级或者返回多级,即可通过getCurrentPages()获取当前页面栈信息。或替换成另一个页面

Router页面路由对象

可以通过 this.pageRouter 或 this.router 获得当前页面或自定义组件的路由器对象。

页面路由器有 switchTab reLaunch redirectTo navigateTo navigateBack 五个方法,与 wx 对象向同名的五个方法 switchTab reLaunch redirectTo navigateTo navigateBack 功能相同

页面路由器Router对象和wx对象区别:

  • 页面路由器中的方法调用时,相对路径永远相对于 this 指代的页面或自定义组件。
  • this.pageRouter 获得的路由器对象具有更好的基路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使用 this.pageRouter.navigateTo 代替 wx.navigateTo 是更优的。
  • wx对象方法跳转的新路径是绝对路径,this.pageRouter.navigateTo 跳转后的新路径是相对路径,相对于当前this页面

this.pageRouter 和 this.router 在页面中将获得同样的页面路由器对象。但如果在自定义组件中调用, this.pageRouter 将相对于自定义组件所在的页面来进行路由跳转,而 this.router 相对于自定义组件自身的路径

Component()

相对比较复杂,页面中如果需要使用到监听等特殊用法也需要使用Component()

7.模块化

 导出:

module.exports 或者 exports,exports 是 module.exports 的一个引用,随意更改 exports 的指向会造成未知的错误。所以更推荐开发者采用 module.exports 来暴露模块接口

module.exports.sayHello = sayHello
exports.sayGoodbye = sayGoodbye

小程序目前不支持直接引入 node_modules使用到 node_modules 时候建议拷贝出相关的代码到小程序的目录中,或者使用小程序支持的 npm 功能。

使用:

使用这些模块的文件中,使用 require 将公共代码引入

var common = require('common.js')

8.数据绑定

简单绑定: {{ message }}

属性中绑定:

控制属性: wx:if="condition"

关键字:,如果直接写字符串会进行隐式转换为true

可以进行表达式计算、算术运算

可以对对象和数组中的变量和数据进行组合

 {{item}} 
Page({
  data: {
    zero: 0
  }
})

属性后面有空格会解析成空白字符串 


  {{item}}

 等同于


  {{item}}

 9.条件渲染 

wx:if  wx:elif  wx:else,一般用在标签中

wx:if 和 hidden区别【-

  • wx:if 之中的模板也可能包含数据绑定,所以当 wx:if 的条件值切换时,框架有一个局部渲染的过程,因为它会确保条件块在切换时销毁或重新渲染。
  • wx:if 也是惰性的,如果在初始渲染条件为 false,框架什么也不做,在条件第一次变成真的时候才开始局部渲染。
  • hidden 就简单的多,组件始终会被渲染,只是简单的控制显示与隐藏(display属性none和block)。
  • wx:if 有更高的切换消耗而 hidden 有更高的初始渲染消耗。因此,如果需要频繁切换的情景下,用 hidden 更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不大可能改变则 wx:if 较好。

 10.列表渲染 wx:for

默认数组的当前项的下标变量名默认为 index,数组当前项的变量名默认为 item(不需要重新声明)

使用 wx:for-item 可以指定数组当前元素的变量名,

使用 wx:for-index 可以指定数组当前下标的变量名:


  {{index}}: {{item.message}}

如果是对象遍历的item和index分别是key和value

block wx:for使用block标签包裹

wx:key唯一值指定列表中项目的唯一的标识符。

 wx:for 的值为字符串时,会将字符串解析成字符串数组

wx:for="array"
等同于
wx:for="{{['a','r','r','a','y']}}

11.模版渲染和引入

 定义模板:

使用 name 属性,作为模板的名字。然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