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骝,音流,古书上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

      晏几道友人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四歌妓,宴会则清歌娱客,几道“每得一,即以草授诸儿”(见《小山词》自序)。及沈、陈或死或病,诸姬亦离散。几道将词稿缀辑成篇,“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同上)。这首词所写的怀旧之思,正是以这样的生活情事为背景的。)

      彩笔,又称五色笔,相传南朝梁代江淹,才思横溢,名章隽语,层出不穷。后梦中为郭璞索还彩笔,从此作品绝无佳者。这位佳人闲来能以彩笔题诗,可见是位才女,亦莲、鸿、蘋、云之流业。“题绣户”者,谅非题诗于门户或窗户,而是当窗题诗耳。一位佳人当窗题诗,镜头极美,当系词人旧地重游,从外面所摄得。然而这一镜头多半出于幻觉,因为从下文来看,这位佳人已经不在了。此即所谓“如幻如电”也。

      “墙头”两句,主要写词人从外面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景色所触发的情心。此时词人恍如从幻梦中醒来,眼前只见一枝红杏出墙头,几树绿杨飘白絮。美丽的景色勾起美好的回忆,那红杏就像昔日佳人娇艳的容颜,经过风吹雨打已变得憔悴;那绿杨飘出的残絮又好似词人漂泊的行踪,幸喜又回到故枝。这工整的一联,韵致缠绵,寄情深远,令人想起周邦彦《玉楼春》中的名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沾地絮。”它们都是以眼前景,写胸中情,寓言外意。因此明人沈际飞评曰:‘“雨余,风后絮’,入江云,沾地絮’,如出一手。”《《草堂诗余正集》

      莲、鸿、蘋、云四位歌妓,后来“俱流转于人间”,不知去向。这里说佳人像朝云一样飞去,从此音信杳然,也许又去赴另一个人的约会。事虽出于猜想,但却充满关切之情,从中也透露了这位女子沦落风尘的消息。古事今用,惝恍迷离,昨梦前尘,尽呈眼底,不能不令人为之一唱三叹。

      证明在此之前,词人确曾身骑骏马,来到这秋千深院,与玉楼绣户中人相会。由于常来常往,连马儿也认得游踪了。紫骝骄嘶,柳映画桥,意境极美,这是虚中写实,实中有虚。清人沈谦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填词杂说》)所说颇中肯綮。用这种虚写的笔法,勾勒出动荡的画面,确实引人入胜,饶有余味。

      总的来说,“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正是此词的风格所在。词人旧地重游,闲窥绣户,仿佛重睹芳华,这是幻境;佳人有如朝云,飘然远逝,另赴襄王之约,也是幻境;最后骏马骄嘶过画桥,词人更觅游踪去,则将幻境与真境糅合在一起,尤富于浪漫色彩。这样的小令,在唐宋词中,是很优秀的作品。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徐培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