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仁政,王道

人是儒家中内心的一个道,需要我们扩而充之,让可能性变成应然性。

那人证也就是孔子和孟子一直在推行的一个政法,仁政对君主的要求比较高,他首先要要求君主有人,这也是为什么仁政一直没有推出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么,孟子推行的人证,其实也就是想让君主通过把自己内心已有的人心给发散出去,发散到老百姓的道德层面上。因为君主有仁心,那么就肯定会实行仁政,那么仁政带给国家的收益也很多,孟子也给君王提了一些关于仁政的实施的建议。假如君王真的按照孟子所说的实施了,那么他的国家将有极大可能会保持一个欣欣向荣的形象,那么这样的话,本能就已经不缺了,然后就达到到孔子所说的富之教之。

那么在当时那个很混乱的战国时期,孟子推行仁政的时候肯定不能再说让你管好自己国家的人民。因为那时候的君王大多都有一个天下归一的想法,所以孟子如果想要更好的推行仁政,就要顺着君王的想法。那么孟子给出的建议就是实行仁政后让自己的国家人民过得更好,然后让别的国家的人民看到,在自己国家生存的更容易这样别的国家的人就会在自己的国家内生活。另外孟子给了君王一个建议——开放。因为开放,所以就会有很多的商人来到这个国家来经商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人来这个国家购买东西。那么如此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有更多的商人来吸引更多的旅客,而更多的旅客又吸引更多的商人。那么在当时那个人口等价于战斗力的时代,这种方法无异于天下归一的一个好方法。

那么孟子的这种方法就是让人民自愿来到自己的国家,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天下归心。就是说天下的人民都因为这个君主实行的是仁政,在这个国家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好,所以就自愿归到这个国家。

那么孟子推行的仁政我们便把他称为王道。

而孔子推行的仁政要放在孔子的时代,在孔子的时代,那时这诸侯国大都还没有一个天下归一的梦想,所以孔子推行的仁政就是让这些诸侯国们安分守己,不去侵扰他人的的国土。

那么孔子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孔子孟子的仁政对君王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求君王有一颗仁心,那么区别就是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只要求庶之富之教之,没有天下归一。但是因为孟子在一个战国时期,所以天下归一为一个外界的目标,也就是王道。而王道由有仁心的君王推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仁,仁政,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