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替罪羊,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贺岭峰
心理学家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委员
三十余年心理学一线教学研究经验
贺岭峰和王金丽夫妇都是心理学博士,两人是同学也是同事,一同进入高校教书,又一同从戎,参与组建了全军首个军事心理与心战系,为军警战士和灾后人群做定向心理服务。他们要教书做科研,要执行国家任务,也在社区里做心理公益。
“并不是说学心理学的家庭孩子就没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所有问题的都经历过,所以也有一个当父亲的心路历程跟大家分享。”
女儿数学考59分,他觉得没问题;女儿被请家长,他回到家绝对不会再骂女儿;女儿喜欢打游戏,他带女儿去买点卡。贺岭峰的女儿如今在日本学习漫画,他觉得这个选择太辛苦,不是很赞成,但他说,要为孩子的选择负责的是她自己,不是父母,所以“我不支持你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我会支持你。
“此念”与心理学家贺岭峰一起聊一聊,“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
用现在的价值观去判断未来世界
是一件挺可怕的事
”
我是学心理学的,我太太也是学心理学的,并不是说学心理学的家庭,孩子就没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所有问题的都经历过,所以我也有一个当父亲的心路历程跟大家分享。
其实我们今天做父母的,谁都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只知道那个世界保证更适合他们,不适合我们,所以用我们的价值观来判断未来是什么样子,这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
你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好的中学,就能考上好的大学,然后将来就能找到好的工作——最后发现这个链条是错误的。因为好好学习是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但是不意味着你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生活。
但是这个解释方式在20年前或者30年前是有道理的。20年前或者30年前就是这样,你只要好好学习了,毕业就给你分配工作啊,到了单位就给你分房子啊,你就可以过上一个中产以上的生活了。
但现在不是这样了 你如果还按照这个模式来塑造孩子,我觉得这就一件挺可怕的事情了。
“
这一代家长做得非常不合格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
翻开家庭教育史,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批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面,花费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国外也没有这样做过,只有这代父母花了这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
但是说话实话,如果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再写中国家庭教育史的时候,回顾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批家长,他们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的,我相信,那个评价保证是负面的,这代家长做得是非常不合格的。
这个就很冤枉,我们花了那么多心思教育孩子,最后还说我们做得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
首先,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确实是变了。农业社会,你会看到几百年社会都不变,然后是爷代、父代、子代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社会不变,只有代际的更迭,那么上一代保证比下一代更厉害。
后来进入工业社会了,你会看到机器开动起来了,谁活得久就没用了。工厂里面叫“师父”,就是这个机器来了,我跟这个机器先学了,我先做一段时间,做完之后你再来学,那你就得管我叫师父了。
到了信息化社会,谁活的时间短,谁有优势;谁活的时间长,谁有劣势。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活一辈子可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时代变迁,意味着你旧有的知识必须要不断地剥离,然后要不断去习得新的东西。
但是你会发现,在习得新的东西的方面,你原有的知识经验不是优势,反倒是阻碍,它会阻碍你去接受新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玩移动终端之类的东西,我们玩不过年轻人。这个时候,谁活得久谁就必须得像活得短的那些人去学,不学就可能被淘汰了。
“
这一代孩子完全不同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平行空间里
”
现在80后90后开始做父母了,带孩子了,这个我觉得确实比较麻烦。
80后自己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这个“不是很好”不是因为经济问题,主要是心理压力和情绪,还有就是亲密关系。而所有这些东西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自己要很努力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你自己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说能彻底活好,还要做一个孩子的妈妈,然后这个孩子简直就跟外星人一样!
这代孩子也完全不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平行空间里面,一个生命同时活在两个世界里。因为我们的孩子一出生Ipad,智能手机就开始玩了,很多信息、很多快乐是从这个上面获得的。
80后,90后虽然也用手机、电脑等等,但是那只是你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从00后开始基本上不是这样的了,00后展开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所以将来你会看到,00后的孩子每个人的背后都会藏着另外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人。这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特别害羞,特别羞怯,特别内向,特别听话,但是你要到网上去看一看,没准他就是一个霸王,没准是一个英雄,没准是一个一呼百应的网红博主,你说哪个是真的他?
“
如果夫妻闹矛盾了
建议去咨询一下自己的孩子
”
将来你还会看到,很多孩子,从来没谈过恋爱,但是有过极其深刻的情感经历。
比如00后处理亲密关系的经验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他看问题特别的现实实在,也特别透彻,而且很淡定,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很强,经验特别丰富,就是自己没经历过,也看过很多身边的分分合合起起落落,也都会参与其中。
如果夫妻闹矛盾了,建议去咨询一下自己的孩子。他会说:“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这么幼稚呢?这么简单的事都想不明白,我给你出两招告诉你该怎么办!”他保证能把这个事情摆平搞定。
千万不要小看年轻人,就应该谁年轻向谁学。但是我们最重要得就是不甘心,我觉得我们都这么大了,我还觉得自己挺有成就的呢,教育孩子这个事我怎么能听他的呢?应该听我的!
听你的比较麻烦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孩子将来面对的世界,跟你面对的世界不一样。教育这个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是站在今天看将来的,因为将来谁都看不清楚,很多时候是站在将来看今天的。
“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
假设我站在10年,20年,30年后,回过头再看我们今天提供的教育,哪些教育是有价值的,哪些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要把孩子养大,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得能健健康康、安安静静地活下去。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吾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笨一点、傻一点都没关系,就是最好能平平安安地把日子过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会看到四川的工薪阶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上了清华,最后怎么样呢?孩子不认这个父母,还写了万言书控诉自己的父母,已经16年不回家了,根本不认自己父母的存在,最近6年彻底断了跟父母的联系。这有意义吗?
我们养一个孩子,首先得保证不管我们在不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曾经给他的教育,给他的支撑,给他的爱,都能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挺好的活下去。
对他而言,学习知识、考试、升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的这份经历、他学到的东西,能够保证他将来能过上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
“
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
你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氛围
”
我们对孩子的所有的不安全感的投射,都是来自于自己不安全感的外在反应,实际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是对自己面对的那个世界没有安全感,然后我们希望这种不安全感不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延续,所以我们就强加了很多期待,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为我们找到安全感。
所以孩子是一个替罪羊,实际上只有父母自己找到了安全感,那孩子才是安全的。就是说,父母不要以焦虑的模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你在跟他相处的过程中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氛围?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情绪体验是什么样的?是有成就的还是没有成就的?是被看到的还是没有被看到?是承受了很多委屈的?那就很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常常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如果这个世界都不能让孩子觉得安全的话,那么至少在家里面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世界不能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至少父母应该是很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让他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