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25

5.23 原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义: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很少。”

感悟:孔子用周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来举例,他们的心态非常好,可以不记旧仇,心理的怨恨很少,人也活的很豁达。怨,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情感纠葛,产生怨气之前的事已经随着时间流逝,可是因怨生恨就酿成悲剧人生,有时候恨一辈子是真的存在。在古装剧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种情节中怨恨似乎很正常,于是就有人跳出来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放下就是新生,放下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把怨气转换成事情,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

5.24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释义: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求点醋,他却向自己邻居那里讨点来给人家。”

感悟:尾生这个人在孔子看来,并不是真直,他的直具有功利性,是从私心出发,为的就是从他人那里得到好处。真正的直,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直心就是无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是无心无我的状态。一个人该怎么修炼到无心,无我呢?起码一点肯定是实事求是,不为外物所动。对我的启示是,遇到心直口快的人,能说他是直爽之人吗?起码在学完这句话之后,我会多思量一些,口快是因为心直吗?还是就想说难听的话,不管他人的想法?这种包含私心的直爽,起码不是孔子认为的直。

5.25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感悟:是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喜欢面貌良善,对自己恭敬有加的人,这种人能在心理上造成被仰视的感觉,而不自觉的俯视容易产生优越感,抬得越高,人摔的越重,可以说阴险狡诈不为过。有仇恨可是不明说,表面上关系非常好,然后背后伺机报复,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小人。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才能明辨这两种人呢?很简单,反省。不仅反省自己所作所为,也要反思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跳脱出来,直问本心,就能看清出真相,认清自己和他人,才能不被欺骗。

5.26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释义: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

感悟:孔子和学生颜回、子路谈论人生的志向。子路的志向是脱离外物,自己的一切都能与朋友共享,即便自己失去了也没有遗憾。颜回的志向是寻求自己内在力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默默的做事,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是小乘境界,抛弃了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而孔子的志向是渡他人,希望老人晚年安详,和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子孙后代能够怀念自己就足够了。三重境界,不论是脱离外物,还是自渡、他度都是人生的志向,境界有高低,却无好坏之分。人能做到自己能到达的境界就足够了,而立志向,立一个高远的志向就很重要了,奔着这个目标不断进步,人生无憾了。

5.27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释义: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感悟:孔子发出了一句感叹,做人最难的就是自我批评的外显化。一个人能知错是一难,知错不肯承认,又不说是二难,三难就是知错告诉大家,自己错在那里。那么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认为呢?究其原因是人有三千烦恼丝,每个烦恼都是出自心态的认知错误。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错误与大家讨论,这个认知境界下还有什么烦恼呢?知错不说,隐藏着看似是避免了一些烦恼,可不知藏着藏着,所有事情深埋心中,不断腐化,最终酿成仇怨,日子也就越过越糟糕了。

5.28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释义:孔子说:“就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守信的人,只是赶不上我这样好学罢了。”

感悟:孔子并不是在夸耀自己,他在说明一个难题,这个世界好学的人很少,好学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呢?人天生喜欢能直接显示结果的事情,知道种地很苦,但一直种就一直有收获,这个结果很显而易见,而学习就意味着改变,就意味着知道不足,需要不断去查漏补缺,这个过程很痛苦,而且并不一定能看到结果。于是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学之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对我的启示是,现代人的学习更多是处于功利,考个证有用,就头悬梁的拼命学,学完救忘,学的过程就痛苦异常,有些人是出于兴趣去学,学的过程中越学越有意思,好学自然而然的发生,不追求结果的好学,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公冶长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