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这里是曲奇。
之前做完视频就有小伙伴说自己过得不太开心,想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让我推荐点东西看看。那我就按自己的感觉说一下。你们可以随便看看,不喜欢别理就好。但是也不用说它们的坏话。很多方法对一个人有效,对另一个人就没那么有用了。但这并不是攻击它们的理由。
就像我也会觉得行为疗法,特别是系统脱敏让我很不舒服。或者家庭排序让我觉得有点恐怖。但也不会攻击它们完全没有用。去多试几种方法,找到合适自己的会比较好。
好了现在是推荐环节。阅读难度从易到难。不过整体应该都算是挺好接受的。
首先是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 有书,壹心理有相关课程。爱奇艺会员可以看视频。说得特别好懂。甚至听着听着走神也没什么关系。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就打开来听听,觉得挺愉快的。
然后还有很久之前看过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和《心灵的七种兵器》,其实我觉得这些可能太过大众,都不太需要推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只有特别专业的书,民科和武志红。关于武志红,有很多人批判他的学术素养,说他把一些话题拔太高了。咨询功底不深厚等等。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作为入门或者粗略的了解还是挺好的。当然你要是看多了,回过头去再看会不同意他的一些看法。
像是蒋勋讲红楼梦的那个音频,你如果对照着红楼梦原书听的话,会发现有挺多错漏的地方。但如果想要粗浅了解红楼梦或者想要入门的人我也会给他们推这个。
最后是苏珊博士的三部曲《执迷》《依恋》和《原生家庭》在蜗牛读书上面有,每天可以免费看一个小时。例子很多看起来很轻松哒。而且莫名看得很爽,虽然执迷和依恋跟我都没什么关系……就莫名看得很开心。所以拎出来推荐一下。
推完之后,来聊点其他的东西。关于敏感和钝感力的。我之前看lie to me ,里面有一个女警察。她天生就有识别微表情的能力。但这并不是因为她很幸运,生下来就有什么超能力。而是因为她来自一个家暴的家庭。
她从小就需要察言观色,要迅速的判断父亲是不是在生气。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我当时看了并没有什么感觉。但长大之后才逐渐意识到,并不只有家暴的家庭才会带来困扰。如果父母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敏感。
我的父母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人。当然并没有家暴,被打的数量就那么屈指可数的一两次吧。然后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和我妹妹的应对措施不太一样。
我就是常见的那种敏感的类型啦,当然好听点叫敏感。难听一点就叫想太多。总是顾虑过多,做什么之前都会想想大家会不会不喜欢。担心会惹别人生气或者添麻烦什么。
比较有趣的是我妹妹,她发展出了传说中的“钝感力”。她的感觉非常非常迟钝。迟钝到什么地步呢?之前带她去看医生,她已经出了一身大汗了,但是完全没有觉得热。就是她虽然很热了,但是完全没感觉。
而且她也经常显得傻fufu的。总是撞到脚,碰洒什么东西。或者惹别人生气了也不知道。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经大条了吧。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神经大条,有时候并不可爱。甚至还有害健康。我妹妹因为这个原因,身体也很不好。虽然她很努力的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但是医生说她身体比我这个天天宅着不动,拼命熬夜的人还差。
就因为她感觉不到冷热,经常把自己吹感冒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这就非常忧伤了。
我妹妹做过的傻事特别特别的多。看了我妹妹那么傻fufu的样子,然后我就觉得,那种什么推崇钝感力,什么粗枝大叶,迟钝的能力完全是在扯淡。
我们分析了一下,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她在遇到什么不开心,不舒服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想“我要是再迟钝一点就好了。就感觉不到这些难受了。”所以她就忽视掉了那些感觉。也许这一时让她不难受了,但这压根不是什么好事。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因为感觉,或者说不好的感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警报,是在告诉我们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出了一些问题。
身体上的冷热,痛感。和心里的悲伤,愤怒。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如果注意不到这些信号的话,我们就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在发生什么。
当然很多人就算是受到了这些信号,也不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
比如你忽然很难过,忽然很悲伤,忽然特别特别的丧。
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
甚至很多时候,你都没发现自己生气了,就迅速压了下去。而它们之后可能会转化成抑郁,在晚上重新冒出来。
现在我发现,了解自己内心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
不是开玩笑,我认真的。你们真的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关于事实,想法,感受。
这个理论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出现情绪,感受之前。是先有一个想法的。这个想法可能跟眼前出现的事实有关系,但可能关系并不是很紧密。然后由这个想法触发了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似乎挺难懂的吧。简单说事实就是:我的同事笑了一下。
而我可能产生了一个想法:她在嘲笑我。
然后我就会有愤怒,自卑,怀疑自己等等的感受。
但是如果我的想法是:她看了一个笑话。
那我可能就很无所谓,甚至想让她分享给我听。
在这个情景里,事实是一样的。但因为想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那知道这件事有什么用呢?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都是没有经过考量的。
很多观念,信念都是在我们小的时候,由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或者完全无关的陌生人等,甚至电视剧里的一些台词传授给我们的。
简而言之就是,很多想法是错的。
小时候父母不喜欢你,就会产生并相信“我不讨人喜欢”的想法。
社会风气重男轻女,就会相信“女不如男”“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之类的想法。
甚至童年受过穷,就会有“钱是最重要的”“除了生存必须之外,所有钱都不该花”“付出任何代价都没关系。只要能赚钱”这类的想法。
很多想法都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甚至从来都没有正确过。
但是我们还是相信它们。然后由它们决定我们的感受。
比如有些上了年纪的人,怎么都不愿意花钱,因为一花钱就难受。为什么一花钱就难受,因为小时候没有钱。相信了“所有钱都要省下来”这样的观念。
但是你现在已经有钱了啊!
为什么不花呢,亲。不花钱还赚钱干嘛呢?
啊他们当然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什么为了以后治病用。给儿女留着上学,之类之类的。但其实这些借口都经不起推敲。
我说真的,虽然你听不到。但是偶尔打的出门,真的不会让你孩子上不起学的阿姨。而且你孩子都二十好几了,能照顾自己的……
真正的原因只是那些陈旧的想法和观念没有被发现,也就没有及时的更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