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二)

文化大革命前五年,整的国家都放不下一张书桌,六九年开始一批批最早造反的红卫兵开始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直到1970年,邓小平出来工作,教育秩序有点恢复,停了五年高中开始招生,我也在1971年很幸运的进高中读书,同届的同学很多已经各奔东西了。

我的书架慢慢的丰富起来。读书成了我很重要的生活内容。

可能是和自己家的生活经历有关,部队大院的生活和后来父母亲被整肃的恐惧,除了很小的时候扎过蝴蝶结穿过裙子,一直是在努力的改造自己“小资产阶级思想”,大概十岁左右就是蓝灰色的衣服。与被称为中国文学瑰宝的四大名著一直不能共情。

红楼梦莺莺燕燕们的感情生活实在不能理解,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越剧《红楼梦》电影,她哭的不能自已,我拿在手里的一件工作服袖子也糊满了她的眼泪鼻涕,我觉得莫名其妙。西游记里的女人除了观音菩萨全是妖怪,好在孙悟空本事很大,但都是神话人物。三国演义里面女人可以当礼品送人,不喜欢那种杀戮。水浒传里面的女人太凶残,唯一的美女潘金莲和武大郎的错配,导致婚内出轨被千秋唾骂。所以经常会看不下去,好在后面有了电视剧,勉强补上了《四大名著》的知识盲点。

相反,一些西方文学更能够吸引我,前苏联有不少好的文学作品,曾激励一代青年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韧刚强的男主保尔和活泼美丽女主冬妮娅最后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尽管有些惋惜。但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在安逸然而有些沉闷的家庭生活和浪漫的爱情之间纠结,她的背叛并没有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只是自己在其中痛苦挣扎。

还有普希金的诗和契科夫的短篇小说,总是让人引起共鸣。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更是让人不肯释卷,特别喜欢出生平凡长相普通内心丰富理性执着真实坦率的简爱,当她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罗切斯特,告诉他身份的悬殊并不代表人格的差距,她为自己争取到爱的权利。最后他们走到了一起。看后让人唏嘘不已。

我喜欢那些作品中唯美的描写,无论是如画的风景还是如诗的爱情。

因为喜欢阅读,我的作文也写的比较流畅,据低一个年级的学妹说,我的文章曾被老师拿来做范文(得瑟吧)。

最值得傲娇的是在老师要求下我和同学贝莉莉(后来她成了一个大才女),一起合作写了一篇叙事诗,被当年浙江省中学生作文集选中。第一次文章变成了铅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