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育心"的教育!

        今天早上,我荣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教育局相关科室和市内三区教育局主抓安全的领导,有市区内各大名校的校长,还有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比较激动,第二个便做了主题为《让我们做"育心"的教育》的发言。

        市区近一年间,频频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从即将成为天之骄子的高中生,到豆蔻年华的初中生,甚至年幼无知的小学生都出现了这种让父母悲痛欲绝,让社会震惊的事件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无视生命的可贵,轻而易举地结束它呢?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很多时候学校发生这样的事,指责的矛头都会朝向学校,对准老师。学校要承担这其中所有的责任,老师要背负受害家庭所有的负面情绪,甚至暴怒下发生的伤害行为。到那时谁又能维护我们教师的正当权益呢?

        发生孩童自杀事件的原因有很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这三者出现问题,孩子自然不能正常生活已与学习。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学,我想从专业的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成长期的经历对孩子生命力意义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快6岁时,小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他已具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是每个人的"生活模式"或者是"行为模式"。此后他便用这样一套形成的信念体系来看待这个世界,解读生活,处理问题。那么要改变其行为,除非改变他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改变其诠释,改变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否则无法改变其行为。这就是佛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人呈现在外在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冰山之下。这部分包括人的感受,信念价值,期待,能量以及生命体的意义。要想改变行为,首先得觉察到生命个体中冰山下的那部分感受。那么教师要做好教育,不能只是看到孩子的行为,而要更深入孩童的内心,贴近它给予关爱。否则,教师的工作就十分危险,可能就是一句话,可能就是一件生活事件的激发与触动,在消极与冲动之下就会发生无法挽救的悲惨事件,这不就在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懂得孩子,做"赢得"孩子的教育在当今复杂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势在必行。

        而现实中我们做"赢了"孩子的教育更熟练些。孩子在家里,学校里犯错误后,父母,老师通常喜欢用控制,惩罚的方式赢了他们,然后让孩子不得不听从。这样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一个失败者,失败者就得无条件服从。而赢得孩子则是让孩子获取归宿感和自我价值感。有心灵营养滋润的孩子们还会在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时选择自杀的办法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赢得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育心教育,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获取友善,鼓励,关心和尊重,这些会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遇见困难处理问题时有不断的积极动力源,这样才不会轻易地放弃宝贵的生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育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