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古三峡:历代文化人的峡江情

白帝山

说文人墨客们唱响了三峡、画美了三峡,不如说长江三峡专为文人墨客们诞生。四百里山川峡谷,非但流淌着山民和船夫的辛酸血泪,而且搅拌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

屈原老先生是楚国人,其出生地便在西陵峡畔的秭归县。一代名臣和爱国诗人的胸襟情怀,其滋润土壤就在香溪河深处的三闾乡。觅“三星伴月”,置身“照面井”和“读书洞”,你准能破译《天问》、《离骚》的韵律,在乡民“跳丧”、“招魂”的传说祈祷里,久久地、久久地凝望小城,理解“归州”的含义。

白帝庙

诗圣杜甫,曾在云阳和奉节白帝城旅居两载,作诗400余首,占《杜甫诗全集》七分之二。“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是杜老先生眼底的悲惨世界。读他的诗,即使是绝妙的句子,也难逍除我心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般的忧郁,因为诗人一生飘泊,穷愁潦倒……诗仙李白倒是显得逍遥多了,一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后,前程似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妙:几遭谪贬之后,提干的希望破灭,便只好“斗酒诗百篇”了。

白居易也是名诗人,曾在忠州为官,作过一些善事。但峡江人偏爱的却是他的诗。因此他的事业功名死了,诗却活着。

《夔州府志》绘图:滟滪回澜

刘禹锡曾任夔州(今奉节)刺史,他广采博览,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的《竹枝词》。欧阳修曾任夷陵县令(宜昌),而这位文人县太爷,为我们留下的依旧是诗。唯一的例外是客居巫山县城附近高塘道观的宋玉,他是楚国的散文大家,竟然在山旮旯鬼使神差般地炮制出了《神女赋》和《高塘赋》,惹得满世界的人们想入非非,从此“巫山云雨”便成了长江三峡的代名词。

现如今,不管你是自宜昌逆水入峡,还是从夔门顺流而下,在四百里三峡画廊,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们遗留的不朽诗篇。

光有诗词歌赋,三峡还缺少韵味。你到过奉节白帝城么?其明良殿两侧的东、西碑林定使你眼花潦乱吧?70多块石刻,镶嵌着一个灿烂的文化世界。东碑林之书法艺术朴拙、用笔沉挚,融南北书法艺术于一体;西碑林雍容华贵的凤凰碑和古朴典雅的竹叶碑独具匠心,这两块碑,远观是画,近看是诗,画面栩栩如生,诗画浑然一体,堪称二绝。

凤凰碑


竹叶诗碑

倘若我们把视线从三峡向上游延伸,便会有新的发现。始建于蜀汉末年的云阳张飞庙,现存石碑、摩崖石刻300余幅、木刻217幅,早至汉唐、晚至明清,其中以梁朝无鉴碑、黄庭坚手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的竹石、兰石和手书的诗文最为著名。即使你把目光收回,调转身子朝三峡出口西陵峡的南津关远眺,同样会在当年白居易兄弟与欧阳修、苏轼父子三人作过前后三游的“三游洞”内,欣喜地闻到古色古香:石刻的序文虽因年轮的碾压难以辩认完整,但古洞还在,大文豪们的精气神儿还在洞里哩。

因此我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风景如画的三峡外在美,而其内在美,则是历朝历代的优秀文人用心灵铸造。

文化人心灵铸造的三峡,必定永垂不朽……

杜甫西阁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游古三峡:历代文化人的峡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