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快乐有趣

家族和亲属中,有好几家为空巢老人家庭,我时常联系并关注和挂念他们的养老问题,。

老家在农村,看到类似情况比较多。由于大量农村年轻人涌入到城市打工,当地所留下的基本以老人为主。这些农村老人留恋故土,不愿跟随子女进城生活,有些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顾,但是无奈与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孤独,让人十分牵挂。

调查中发现,空巢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常常会有自责倾向,有的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那么,针对此类问题各界也都比较关注,就有专家提出4点建议,我感到可以破解农村“养老难”的问题。

一、集体帮扶,化解赡养难题

很多老人留守在农村之后,有些体力劳动做不来,还有的人本身年纪比较大,患多种疾病,需要照顾。而子女远在城市工作不能及时来到身边,那么村集体自发组织帮扶活动就可以化解这些难题。因为同在一个村居住着,村民之间都互相了解,整个村子的村民都是一个集体,而集体如果能组织成帮扶队伍,那么将会要比政府来出面好的多。

村集体组织要指导儿女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作为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二、创新模式,建设“接地气”农村养老院

“接地气”就是建设比较简单的、符合农村老人的生活村养老院。以前农村也有很多养老机构但最后就不了了之,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一方面是没有资金支撑,另外不符合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利用民间资本和爱心人士共同来维护一个这样机构那么或许是可行的。另外农村老人生活方式很简单,不需要和城里那些华丽的养老院相提并论,只要符合农村人当前的生活标准即可,比如家庭模式的养老,当然养老的费用还是需要子女来出。

还要引导老人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三、有偿委托,发展“上门养老”服务

“上门养老”服务是指有村民自愿帮扶老,因为大家彼此都比较熟悉,既然子女不在身边也不来赡养,那么村里总归还有其他村民,有些村民留守在家中本身平时就没有事情去做,可以按照农村收费标准,村民上门去照顾一些“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老人的子女可以出钱。没有子女的老人可以利用土地或者房屋作为养老服务费,既然子女没时间来赡养,那么老人完全有理由可以将自己的财产交付给他人来赡养自己。

四、就地工作,增加农村就业率

出现留守老人问题的起因,就是在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尤其一些年轻人为了谋生计进城后把老人留在农村独自生活,平时给予的赡养费微乎其微。为什么以前农民在没有出门打工之前没有“养老难”的问题呢?如果不提升农村就业率,即便有再多方法解决,那么子女不在身边赡养还是空谈,只有能让这些农民愿意留在农村生活有一个工作,就地工作,增加农村就业率,“养老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为了农村社会的延续,现在国家也比较关注农村老龄化所出现的问题,所以近些年也放开二胎政策。但是目前来说无法缓解农村养老难的问题,不过随着农村的发展和设施不断的完善,相信今后农村老人也能安享晚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