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

总觉得年在家乡里才叫过年。

一家人,至少上有老下有小才叫热热闹闹过新年。新婚伉俪的夫妻,大眼瞪小眼,估计总会少点什么。

身在北方,遥望远方的南疆,为不能回家乡过年而暗自神伤。只有儿时的年味还可回忆一二,聊以慰藉。

家乡的年从二十三就开始了,孩童的我们就开始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这一天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向亲爱的老爸要花要炮,盘算着吃糖瓜,吃瓜子,五香味的,牛奶味的,那时候的瓜子就已经有好多种啦。

二十四这天,跟着啊爸开始大扫除,从厨房开始,啊爸负责打扫,我们负责搬运东西,啊妈负责洗洗涮涮,我们姐弟几个边劳动边打闹,这边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碗,那边又来了一个叮当响,把爸妈吓得啊,但是啊爸啊妈又安慰我们,碎碎(岁岁)平安,一家子其乐融融,幸福如此,夫复何求!

二十五开始买菜买肉,我们都向啊爸点自己喜欢的吃,你来一份红烧肉,她来一份糖心果子,我来一份辣椒面面,光点菜都够我们兴奋一天啦,等待着啊爸从街上回来,姐弟几个像等待带食物归巢老鸟的雏鸟,趴到门口,一听到自行车的声音,撒腿就往外跑,争着跑着帮啊爸拎东西满满的幸福已满心间。

二十六二十七开始烹羊宰牛且为乐,胆儿小的我不敢看猪啊羊啊被宰的模样,还被大孩子嘲笑胆小鬼,可是等到啊爸啊妈煮肉肉的时候,我一步也不离开灶台,哈哈,那叫一个馋啊!

二十八把面发,老妈的手疼,老爸就把面揉好发好,老妈就开始揉馒头,圆的方的,放枣仁的,放红薯仁的,各式各样,我最爱妈妈的枣仁馒头,因为老妈说吃到枣仁的来年甜蜜一整年。如果馒头蒸出来,光光滑滑的,啊爸啊妈就特别高兴,我们也跟着尝点尝点,一会儿就吃个肚儿圆,所以一过年,准吃个双下巴来。

三十这天最热闹,也许是因为这天属于旧年的最后的一天,所以大家分外珍惜,各家各户都紧锣密鼓地开始打浆糊,写春联,大人小孩一到中午十二点就开始张贴对联,贴福字,我们把门上都贴上门画,有张飞关羽,有菩萨观音,寓意来年健康平安。我们把牛槽鸡笼猪圈都贴上,希望它们也平平安安。门外的书上贴上个大大的“抬头见喜”,贴完满足地看着它随风飘扬,喜庆,快乐,开心都随着它飘向远方,这种快乐估计和空气中的喜庆都融合到了一起,普天同庆,大概也包含这个感觉吧!

三十中午吃鸡肉炖粉条,满满的一碗下肚,那叫一个满足。重头戏在晚上,为了晚上的年夜饭,午饭后就开始准备了,我们几个孩童剥葱剥蒜,啊妈和面醒面,啊爸剁肉,一家子齐心协力把香喷喷的肉馅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擀皮包饺子,老妈会包一枚硬币搁饺子里,谁吃到谁最有福气,一旦谁吃到了,一定狠狠地炫耀一番,我们没吃到的,只能羡慕地看着,不过也非常地开心,一家子分享幸福分享快乐,都一样地美好!

三十晚上大家围坐一堆,吃着老早准备的瓜子糖果,等在电视机旁,准备着吃另一道精神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哇,我喜欢这个节目,哈!太逗了,快啊,王菲王菲,姐姐的偶像一出来,我们就喊姐姐快来看……边看边吃边聊,围炉夜话大概就是如此吧!

想家想爸妈想家长,那风那水那条小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