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快四岁了。有的时候,我会听到其他妈妈聊天说,她的孩子3岁开始就学平衡车、溜冰了。看到比我儿子还小的孩子画出的人,都已经是有鼻子有眼的像样的小人了。看到电视上,4岁的小女孩都可以跳出一段像样的舞蹈了。爸爸妈妈挑幼儿园,还要特地挑有外教的双语幼儿园。我有时候也会犹豫,我是不是对孩子放养的太随意了。
但是看到他从厨房里拿出我的锅和铲,说他要煮饭。看到他从根本够不到开关,到后来要搬椅子,到现在只要踮起脚就可以摁到电灯开关。看到他蹲在路边捡石头、树叶的样子。看到别人家多才多艺的孩子,没有周末的遗憾。
我告诉自己,在上小学前能尽情玩耍,也就这6年了。没有真正的错过。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一个人懂得尊重自己兴趣的人,对生活也是有热情的人。我有时候也会好奇,我的孩子有啥天赋呢?
P.E.T.父母效能训练督导安心老师说“了解孩子的情绪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是教育的第二步。”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我30+,但是你要问我的兴趣是什么,我想是阅读、旅行、烘焙、手工艺、瑜伽。但是似乎没有一件事我有持之以恒去发展的,我也不确定我的天赋在哪。而且这些都是在我自己成年后,慢慢总结或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的。在我的童年里,我并没有觉得我是对这些有兴趣,或是想要坚持去深造的。妈妈虽然也从不反对我有什么兴趣,但是她会向我传达一种观念“你现在是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而我的记忆里,似乎我没有上过任何兴趣班,我和妈妈之间也没有特别的有关兴趣班的探讨。
现在当我成为妈妈了,我在发现孩子天赋和兴趣上,也就没有了强求之心,却有种信念,如果他有兴趣的,我愿意鼓励他尝试。如果是尝试后,发现没兴趣的,那不强求;如果过尝试后,有兴趣而是因为遇到瓶颈而轻言放弃的,那我可能会需要做点什么。
虽然有这样的信念,但是如何做,我还是虚的。
听安心老师的微课关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这部分内容,我归纳以下内容,留下慢慢体会。
父母想要让孩子的兴趣往正向发展,那就要尊重孩子的喜好。
充满好奇的去问孩子,他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孩子爱玩手机,父母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孩子通过玩手机满足他什么需求,他正在玩的内容让他觉得有意思的点时什么?
尊重而不放纵。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不放纵孩子过度自由选择,不对孩子的选择直接说“不”,多进行正向的引导,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我想这点对父母而言,是需要对孩子做很多的观察和对父母的内心稳定性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过度自由选择”这个就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父母的接纳度、经济能力、视野范围都会影响到父母如何定义“过度”。但是比较明确的一点是,达到危及健康和安全的选择父母会要更谨慎。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游戏设计者为了搏出位,更是发挥了他们的才华,尽量让玩家更多的停留在游戏力欲罢不能;大数据对网络使用者的浏览、操作、兴趣、习惯更是了如指掌。父母是需要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状况进行了解和监控的。良好的亲子沟通,会让孩子对父母更容易坦诚表达出自己如何使用电子产品,自己为何想要玩这些电子产品。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做出正向的引导。
比如,我的朋友发现10岁的儿子在IPad浏览了情趣内衣的链接,内心很是崩溃和纠结。但是她没有马上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顿教训,而是先放下评判,而是在睡前与孩子做自然、合适的沟通。告诉孩子,她发现他有浏览过这样的页面,她觉得挺奇怪的。向孩子了解原因。最后孩子告诉他,那是他在京东帮妈妈选母亲节礼物的时候,弹出的一个广告页面,他不小心点到了。误会由此揭开。
兴趣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培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兴趣。让孩子的兴趣成为孩子的竞争力。
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正向的兴趣培养,可以给生活带来非常强的愉悦感。
比如,我在空余时间接触了下烘焙。当我孕期开始全职在家的时候,也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就发现有时候做做烘焙,对我的情绪稳定是有帮助的。另外,孕期我也坚持锻炼瑜伽,因为是私教课,在锻炼的过程中,运动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运动和跟教练聊天,都让我感受到身体和心情的放松。
孩子天生擅长的,需要通过日常观察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打斗,可能是孩子好动,可以引导孩子学习跆拳道。
也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测试发现孩子的天赋。
培养孩子兴趣的7大原则(如何培养)
1、树立榜样的力量
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那父母自己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就容易受到影响。父母探索自己的兴趣,做自己的兴趣发展,以此来给孩子做出榜样。
2、拓宽孩子的眼界
多接触大自然,不以考级、考试论英雄。
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人,而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在其他的领域成为状元。
7、8月是暑假,我本来也有考虑让孩子继续上个暑假班。让我能继续有自己的时间。因为他对原来的幼儿园的抗拒,我也就放弃这个想法了。我就考虑带孩子出门玩,最终去了大理。因为他也长大些,他也能够自己去体验很多东西了。这次旅行回来,我就发现他对旅行中很多细节都是有记忆的,因为体验是平常生活中所没有的,比如,他见过摘过无花果树;他自己撑伞在雨中玩耍;他和陌生的姐姐成为了朋友;和一只狗狗近距离玩耍;体验了扎染;知道了我们平常所生活的城市是夏天,而到了大理却可以是初冬的感觉。
3、不去打扰
不在孩子沉浸在某种状态或情绪时,去打扰孩子。这就是对孩子很大的协助和支持。专注力的形成是在于他感受过沉浸于当下所体验到的心流的状态,当一个人总是体验在专注的时候被打断,那他的专注力就没有了发展的机会。所以父母应该尽量少的为了方便自己而去打断孩子的专注。
4、放下期待
父母对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难免有各种期待。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期待,而要求孩子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可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当孩子把本可以当作兴趣的事情,当作任务区完成,那份宝贵的兴趣就已经在消失了。
比如,孩子想要画画,父母提供所需要的材料。让孩子找到自己画画的方式,当孩子画完了不评价——不表扬、不批评。父母可以去好奇孩子画了什么,画完后又什么感受。然后父母也可以分享些自己的感受即可。但是不要用自己的期待去把孩子比下去。
没有一种兴趣在监督和催促之下生长出来的。
5、不要比较
如果看到别人家孩子学画画,就也让自己的孩子去报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英文,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而去上课。孩子慢慢的,也会把与他人比较的压力背负在身上,妨碍了内驱力的发展。
让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自由成长,不勉强孩子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6、尊重天性
“让一条鱼去爬树,那它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自尊自信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7、放下功利
上一辈的父母更在意物质上的成功,因为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让家人吃饱穿暖,是很重要的生存需求。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多已经没有了生存的担忧。父母开始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甚至希望这样的兴趣能够让孩子将来获得生活的保证、更大的成功。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伴随孩子的功利主义,这反而回抹煞孩子真正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执着,相信当下的经验,就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当父母能够让孩子在兴趣的带领下成长,自觉学习的能力与成长的快乐很可能就不是两件矛盾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