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的雅致留白

「英华沉浮录 1」读后感

断断续续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6册《英华沉浮录》。 来北京最大的感触,便是完整的阅读时间被高速的生活节奏切割得支离破碎。在碎片化且浮躁的时光缝隙中,耐着性子读完大部头作品实属不易,小散文成了阅读的上上之选。随便抽个三五分钟,正好读篇短文。短文积得多了,单页纸张摞成册,成就感伴着堆叠的拍子,逐渐丰盈起来。 年岁渐长,记忆为光阴买了单,读过的文字愈发记不起来。《英华沉浮录》六册时间跨度太久,中间又穿插着读了二十来本书,合上最末一本,早忘记前五册讲些什么。只恍惚记得一、六格外好看,四最得我心,二、三、五自然也是好的,但韵味似乎欠了些。书似美人,万种风情立于前,自是各花入各眼。偏爱这册,冷落那册,视若珍宝,弃如敝履间,竟也演绎了多回无情男子负心郎,怕也是入戏过了头。 今年早春,如愿约到许久不见的文友,聊了聊留白之美。邀人共读,似与人共饮,不能夺了回味的时间,不然便成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灵魂与肉体都得不到喘息。《英华沉浮录》是董桥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以语文为基石”的专栏文字结集,皆是千字以下短文。文章虽短,但每日一篇,做过文字工作的人都该了解,这样的原创速度,该是怎样的苦楚。加之篇幅有限,所有故事均点到为止。意犹未尽之时,读者自然想追下去,而作者,也借着这留白,饶过了自己。 董桥在专栏中聊文人风骨、聊文物、聊文学、聊翻译、聊时政,不温不火,亦雅亦俗。他社论写得不太好,也许是太风雅,时政文章总差点沉重感。像孱弱的书生,拍拍桌子吼两嗓子都要咳三咳。我太喜欢他写的名人轶事,文人墨客拨开历史的苍茫暮色,思想、情怀、操守顺着笔尖飘散开,古雅满室。 董桥英文极好,中文更好,浅白的英文词句,愣是让他翻出了古韵。投身文字、经营文章的人,或该好好品味他的中英文读书心得。凡夫俗子若无高人指点,太容易失了感悟语言妙处的机缘。董桥,正是高人。 “英华”指草木之美者,也可形容美好的人或物,包括辞章。在香港,中英文纠缠不清,相互影响,“英华”二字自可呼应英文华文。李善注《文选•扬雄<长杨赋>》有“英华沉浮,洋溢八区”之说,再借“沉浮”一用,点出香港洋化中文有利有弊、可沉可浮的实情。这,便是书名的由来。 《英华沉浮录》买了两套,一套精装当作收藏,一套简装用于阅读,可见爱得痴迷。千言万语,还是决定收一收,毕竟前文已说,留白处才见思想盘旋。 推荐指数:全五星。

叮当小说 www.guxs.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桥的雅致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