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新世界”烟斗
“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by Jose Manuel Lopes
(书价$125,运费$30,新书)
此书是2005年出版的英文修订版(英文版出版于2004年),第一版是葡萄牙语出版于1995年。之所以在这里归为“新世界”仅是为了在时间和内容上区别于之前介绍的3本书。
这是一本工作量浩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烟斗品牌宝典,它涵盖了现今已知的大部分烟斗品牌,不论英伦经典还是个人作坊,不管北欧手工还是北美新锐,各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主要烟斗品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全面的介绍烟斗品牌、生产商、制斗师及其代表作品的烟斗百科全书,图文并茂、印刷装帧极为精美。如果把它说成当代烟斗“圣经”可能有点夸张,但它完全承受得起“印刷版Pipedia”的美誉。书中的图片质量是我所有烟斗书籍中最为精美的,排版精细且人性化,采用了类似网页超级链接的概念,把书中反复出现的烟斗品牌和制斗师用颜色加以区分,使得查询和检索非常便捷。
当初在下单时踌躇了很久,因为是8本中第二个过价格过百的书,网上可参考的书评资讯并不多。现在看来,相比同样昂贵的“Rare Smoke”, “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实在是物有所值。
先让我们看看三位重量级人物为此书写的精彩序言。
在第一篇由Ben Rapaport(著名烟斗收藏爱好者,有着50多年烟斗收藏经验,也是所购第四本书“Collecting Antique Meerschaum Pipes”的作者)执笔的序中,他写到“这本基于对1800位烟斗生产者详细调研的264页烟斗书籍应得到业界至高的褒奖和荣耀,全书内容祥实、数据充分,560张全彩照片奢华精美,内含100位烟斗生产商和制斗师的生平介绍,其中很多制斗师在以前从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也从未出现在其它烟斗书籍中。该书还包括了一系列与烟斗有关的资讯列表,如烟斗俱乐部、信息来源、网站、博物馆及其它文献资料等。总之,该书的详尽程度远远超过以往所有同类的烟斗书籍”。
第二篇是由著名的Gregory L. Pease(www.glpease.com,另,他Flickr里的烟斗照片拍得非常专业)所写,他说到“如果没有对烟斗的无比挚爱,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工程浩大的烟斗百科全书。虽然这样一本介绍古今烟斗品牌历史的书,可能登不上New York Times书籍销量排行榜,也可能上不了当地书店的推荐柜,但就是这样一本烟斗百科全书,以从无有过的祥实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关烟斗品牌、烟斗生产商和制斗师的历史长卷。必须一提的是,即使在斗界前辈中也未曾有人完成如此宏大的作品,我必须向Jose挥帽致意并感谢他对烟斗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
“这不是一本枯燥而学术性的烟斗考古专著,而是一场生动展现古今1800多个烟斗品牌历史的演讲,其中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今名暖,有些是过往的历史经典,还有的,是那些随时光流逝而被逐渐淡忘的匆匆过客。翻开这本厚重的烟斗品牌宝典,第一眼打动我的是它高雅精致的印刷品质和美不胜收的精美照片,以及充满艺术气息的版面设计,而所有这些唯美都是充分建立在丰富而祥实的内容基础上。“Pipes Artisans And Trademarks”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烟斗综述涉及烟斗历史和构造,第二部分犹如一部曲折穿越古今烟斗史的长途札记,带领我们深入烟斗文化的多样性和烟斗美学,其中内容包罗万象绵延古今”。
“这本重要的烟斗百科全书是烟斗界的一场盛典,涉及众多烟斗品牌以及制作它们的制斗人,还有那些正在享受抽斗乐趣的你我烟斗爱好者,是每个热衷于烟斗文化和烟斗历史的斗客应该放在咖啡桌或书架上的常备书”。
第三篇是由Barcelona Pipa Club和Virtual Pipa Club创始人Vicens Lozano写的:“这本你正在阅读着的烟斗历史长卷,是多年辛劳和挚爱的产物,是作者用无限热情和辛勤工作换来的对烟斗文化的礼赞,至今还没有一本如此详尽描述烟斗品牌的专著,Jose Manuel的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但他的工作并不仅限于此,因为在以往的烟斗书籍中并不缺乏有关烟斗历史的手册和文章,也不缺乏诸如指南、考古、收藏之类的图书,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象Jose Manuel那样对烟斗品牌、生产商和制斗师作出如此彻底的A-Z的研究”。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此书的分量和书的内容,三篇序言足以代表此书在烟斗书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与三位斗界前辈的序言相比,我的任何词藻都会显得多余和微不足道,但我还是想把本书的目录进行摘要并添加零星个人感受,一是让大家能对这本烟斗百科全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二是保持这篇读后感的完整性,另外也是我个人对作者及本书表示的敬意。
让我们看一看本书的目录:
序言一(Ben Rapaport)
序言二(Gregory Pease)
序言三(Vicens Lozano)
作者自序
本书导读
烟斗史简介
有关烟斗
-烟斗构造
-烟斗材料
-烟斗造型
-烟斗表面工艺
-斗嘴
-手工斗和机制斗
-烟斗的使用
-烟斗的选购
-烟斗收藏
商标,生产商,制斗师(A-Z)(P43-264)
附录
-烟斗俱乐部,协会,收藏
-烟斗博物馆
-烟斗索引
-烟斗文献资料
-烟斗照片来源
其中“商标,生产商,制斗师(A-Z)”章节是本书的核心共两百多页,我在此仅对这一章的内容架构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这一章节的内容形式,由于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Pipeddida,它的品牌介绍是以词条的方式按字母顺序逐条进行的,涵盖了1800多个品牌,其中100位左右的制斗师或品牌有较详细的生平介绍。此外,作者依据品牌影响和掌握资讯给予相关内容不同的权重,较重要的品牌会占一个版面之多,而非重要小品牌有时仅用一个词条来交待时间和出处。
之所以这么安排有着它的实际意义,因为仅两百多页不可能把每个品牌描写得如前面3本书中的那么详细,而且我们正真熟悉并感兴趣的品牌也就100多个,所以在书中作者给予重要品牌较多的版面,而一些小品牌以词条形式的存在只是为了记录历史和方便查询,也许把这本百科全书看作“烟斗品牌辞海”更为贴切。
下面以截图的方式,从名家、经典、新锐、其它牌中各选取一部分贴上来,并加以简单介绍。
本书在两百多页有限的篇幅里给予名家手工、尤其是北欧制斗师更多的垂青。与传统英伦经典的内敛含蓄不同,北欧斗师们张扬的个性、独立的精神、不羁的本能、潜意识的自然崇拜以及对自由的宣泄通过其作品表露无疑,犹如北欧神话中的狂放和热烈。
Ivarsson 家族
蜚声斗界的Ivarsson 家族占据的篇幅最多,共三页半(P133-136):Lars Ivarsson, Nanna Ivarsson和Sixten Ivarsson。Lars Ivarsson自8岁起就协助父亲做烟斗清理、抛光和维修的工作,16岁开始依照父亲的斗型制作烟斗,据他说18岁那年,一天他在车间里拿起一块木料忽然灵光一现,领悟到自己完全可以作制与父亲不一样的斗型,于是一代宗师诞生了。有意思的是除了烟斗,Lars Ivarsson还喜欢制作刀具。
Lars最小的女儿Nanna Ivarsson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女斗师,但她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玩具和家具设计。2004年她开始着手一个新项目,即设计烟斗周边产品和斗客专用家具,如下图桌卡上的弧型高背蛋壳椅,右手扶手是专门用来放烟斗和烟具的,可见这位女斗师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一般,把烟具定义延伸至家具。不知将来这只烟斗椅是否会进一步演化成为斗客专用沙发、躺椅、摇椅、户外椅,甚至为斗客定制床、汽车配件、浴缸,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对极小众需求的敏感度源自于斗客的自身实践和细致观察。
最近我也把一只廉价躺椅升级为烟斗椅,虽谈不上美观却还实用。
Sixten Ivarsson被誉为20世纪最好的制斗师,他在二战后开始从事烟斗修理和制作,曾为Suhr工作直至1951年,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又为Kyringe(Stanwell前身)设计斗型,也为Pipe-Dan和Poul Rasmussen工作过,他的著名作品之一是只蛋型烟斗。徒弟包括儿子Lars Ivarsson,孙女Nanna Ivarsson,Jess Chonowitch和Jorn Micke。在Jess眼力,他不仅是一位极具创意的制斗师,也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Bo Nordh
Bo Nordh 约一页半篇幅(P66-67),机械工程师出身的Bo Nordh因19岁那年一场摩托车车祸而截瘫,他只抽自己做的烟斗喜好V草,与Jess Chonowitsch是至交。也是一位音乐超级发烧友,爱好古典、蓝调、爵士和摇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制斗,受教于Ivarsson夫子,极富创意并擅长复杂斗型的制作,最求烟斗成型后的极至完美,一只烟斗在完工前往往被搁置几个月,直至发现最佳的造型方案。
Jess Chonowitsch
Jess Chonowitsch约一页半篇幅(P84-85),他师从Sixten Ivarsson和 Poul Rasmussen,祖父是一位小提琴手,父亲也是一位制斗师曾为Poul Rasmussen工作。1966年Jess开始从事烟斗修理,之后进入Larsen认识了Sixten Ivarsson,上世纪70年代初成为独立制斗人。
S.Bang
S.Bang约一页半篇幅(P214-215),提到这位当今大红大紫的人物,总让我不经意想到当年的Dunhill。确切地说S.Bang是个成功的商人而非成功制斗师,完全不同于Ivarsson家族一脉单传的纯手工艺套路。他二战期间从事烟斗生意曾在Larsen任车间领班,1968年自立门户,1970年与Per Hansen合作后生意蒸蒸日上,一年后Ulf Noltensmeier也加入S.Bang。另外,在上世纪70年代其他3位制斗师Ivan Holst Nielsen, Jan Windelov和P.H. Vigen也曾为他工作过。根据这段履历,我们不难想象S.Bang具有优秀经营者应有的综合素质:领导力、个人魅力、眼力、市场运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影响力,正是这些综合能力结合制斗师们的鬼斧神工才造就了当今S.Bang的地位,并赋予S.Bang产品额外的光环,同时也提升了制斗师本身。
Eltang
Eltang约一页半篇幅(P106-107),Tom Eltang16岁那年在Anne Julie做学徒,以后就职于Pipe-Dan和为Stanwell设计斗型,1980年自立门户,对比强烈的黄金染色是他的绝活,该书没有提到他的师艺传承。
Former
Former 约半页篇幅(P113),Former真名Hans Jonny Nielsen,因小时候长相酷似英国艺人George Formby,所以得此绰号。15岁开始在Poul Rasmussen车间学习制斗,以后又为Sven Kundsen和Larsen工作过。在Larsen工作期间,他开始自己制斗并在Chonowitsch夫子的帮助下把斗销往日本。随着订单的日益增多,他最终离开Larsen成为独立制斗人。
Teddy Kundsen
Teddy Kundsen 约半页篇幅(P232),他是Sven Knudsen的兄弟,1968年开始制斗并曾为Larsen工作过,擅长自由式斗型,“木纹是他创作斗型的灵感来源”。
如果把北欧手工斗比喻成北欧神话的自由不羁,那么下面的传统经典更像是希腊神话的柔美内敛,俊朗的外表下是对原始物欲有限度的节制和修饰,Alfred Dunhill先生的烟斗审美“烟斗是服饰的一部,是整体的一个细节,而不是突出烟斗本身”正是英伦烟斗文化的真实写照。
Dunhill约4页篇幅(P100-103)
Charatan约3/4页篇幅(P83)
Comoy’s约3/4页篇幅(P87-88)
Sasieni约半页篇幅(P218-219)
Barling约1/4页篇幅(P58)
书中也可以看到很多颇具才气的后起之秀,这些当代新锐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嫁接现代艺术和工业设计理念,运用先进工具刻画和诠释当今的烟斗审美。
Cornelius Manz约一页篇幅(P88-89)
极有天赋的年轻德国制斗师,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2000年开始制作烟斗。
Lindner约半页篇幅(P162-163)
自学成才的北美年轻制斗师,美术和设计专业,2000年开始制作烟斗。
Kent Rasmussen约半页篇幅(P203-204)
一位非常被看好的丹麦制斗师,建筑行业技术助理背景,1998年开始制作烟斗,曾得到Teddy Knudsen的指点,被称为制斗界的雕塑家。
Talbert约一页半篇幅(P229-230)
来自北美的制斗师,之前曾是画家和设计师,1996年开始兼职做斗,1999年转为全职。
Todd Johnson约半页篇幅(P236)
来自北美的制斗师,曾受教于Talbert, Eltang和Lars。
在这本书中,我们除了能欣赏到功成名就的制斗大师、曾经辉煌的历史经典和灵光闪现的后起之秀,还能看到众多默默耕耘的制斗前辈以及锐意进取的现代工匠。其中有两人给我印象极深,一个是P.H. Vigen,另一个是Rolando Negoita。
P.H. Vigen
由于之前的孤陋寡闻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两位制斗师,个人对烟斗品牌的认知如众多入门斗客一样也仅限于几个较大品牌的烟斗厂家,而对制斗师从未给予特别的关注,确切地说是没有这个概念。对P.H. Vigen的了解始于本书185页上3张直斗照片,现在还能想起当初看到照片时那种震撼和随之而来的疑问:是谁竟然能把这普普通通的直斗造型做得如此张力十足?透过这种霸道的张力感受到的是作者倔强的内心和不世俗的自信。读者的目光不得不受它的指引被老老锁定在斗钵上,似乎不是我在欣赏烟斗,而是他带着我解读他的作品。多种材质在斗柄和烟嘴上的应用又显现出低调的奢华。
可惜书中有关P.H. Vigen的生平资料较为简单,说1972年P.H. Vigen就职于Larsen并师从Former,后来又为S.Bang,Pete Rasmussen和Anne Julie做过斗,也曾为Pipe-Dan工做过。另,网上相关资讯也极有限,其中提到他大部分时间是为别人做代工,署他自己名字的作品并不多见,在网上还找到一只P.H. Vigen做的弯斗,美艳的斗钵同样张力十足,倔强和自信的个性表露无疑。我不知道是什么妨碍了他成为一代宗师,或许真是性格决定了命运。
Rolando Negoita
可能是出于本能或受追根溯源情节的驱使,一直以来对原始葫芦斗有种莫名的亲近感,每次上ebay总要去翻看那些裹着皮革布满铆钉烧得黑焦的古董葫芦,潜意识里隐藏着对古老工具的模糊冲动,这种冲动在读完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后变得尤为强烈。当看到P208页Rolando Negoita的自拍像时,这种冲动变成了清晰的轮廓:我要的正是这只原生态造型的烟斗。
Rolando Negoita是一位来自北美的制斗师,也擅长刀具制作。1955年Rolando出生于罗马尼亚,1990年移民美国之前在布加勒斯特学院学习美术,之后在美国的帕森斯设计学校执教金饰加工和产品设计。Rolando所涉足的设计制作领域很广,除烟斗和刀具外还制作珠宝和时尚用品,曾经为Giorgio Armani和Calvin Klein提供服务。1980年在罗马尼亚时他就开始制作烟斗,有着很强的创造力,作者是这么评价Rolando作品的:“他的作品是自由畅想与标新立异的优美结合,设计灵感源自于大自然的动植物以及现代工业元素,充满想象力和现代感的作品往往技惊四座,是唯美和功能的完美统一”。此外,他有时并不太注重木纹,他认为“构造和功能是最重要的,木纹的自然美排在其次,一只烟斗的设计过程与制作过程同等重要”。
作者以超过2页的不寻常篇幅介绍Rolando的生平及其作品,并以他那只优美的鲸鱼斗作为封面唯一的烟斗照片,纯白的背景上一只鲸鱼跃出海面栩栩如生,足见作者对Rolando的青睐和赏识。虽然书中把Rolando的烟斗定义为充满现代感的作品,但我个人认为并不尽然,因为从Rolando的系列作品中不难发现不少原生态烟斗审美的印记,如果没有对古代烟斗发展史的深刻了解,很难想象会有Gourd和Walnut系列作品的诞生,而他所推崇的“构造和功能是最重要”设计理念正是对古代烟斗解构和功能演变的清醒认识。我在读完他的生平后就预感他可能看过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这个猜想在以后的邮件来往中得到了印证。
当时由于太喜爱这只Gourd,看完Rolando的介绍就搜索网店准备定购一只,但发现只有2只Walnut系列有售,猜测Gourd应属于他的早期作品,而且他的烟斗产量很小一年仅100至120只。于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一封邮件给他,没想到4天后收到回复,说愿意帮我定做一只,制作周期约2周,并很细心依照等级给了3个选择“black rusticated finish”, “natural partially rusticated”, “smooth natural finish”,最终我选的是smooth natural finish(值得商榷的选择),当然价格也最高。2周后收到成品照片,烟斗非常漂亮,只是smooth natural finish的效果过于精致少了粗刻特有的古旧之气。我还注意到Rolando对木纹和染色的处理比以前用心很多,经过沟通他同意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再加个银环。在后面的回邮中我曾婉转地提到Alfred Dunhill的“The Pipe Book”想验证我的猜测,几天后收到了他略带敏感的回复“I do treasure A. Dunhill book as well. I bought it in London many years ago”,哈,果然如此。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花了不少精力在网上搜寻他的作品,发现他每个系列之间的题材变化跨度极大,可以清晰洞察这位勤奋的斗师在原始审美、现代设计和自然崇拜之间的穿梭以及作出的种种努力和尝试,而“构造和功能”始终是他作品的核心。虽然有些作品过于生猛或前卫,但他锐意进取和不懈努力的精神给人印象深刻。另外,Rolando的作品也多少受到日本文化和刀具制作的影响,书中提到他擅长运用日本合金工艺使用金、银、钛金属修饰烟斗,可惜没有提到他著名的武士刀Katana,否则也是个极好佐证。
Gotoh
亚洲制斗师在这本A-Z的品牌宝典中可谓凤毛麟角,而且都为日本人,其中Gotoh的作品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洒脱的风骨背后体现的是东方审美特有的写意和平衡,是忽视了肌肉表征的精神内敛和禅定。
“The Pipe Companion”by David Wright
(书价$16,运费$7,新书)
这本出版于2000年的烟斗品牌入门书可以说是上一本百科全书的精简版,涉及50个热门品牌和制斗师生平及作品介绍,所不同的是本书的重点是对这50个品牌烟斗常用材料、创作理念、手工工艺、使用工具、生产方式、以及市场价值的总结和梳理,125页全彩印刷非常精美,装订成便于携带的手册,非常适合刚入门的斗友阅读。鉴于其内容架构与烟斗百科全书十分相似,在此就不再赘述,只是把它的目录翻译如下。
简介
第一部分:烟斗简史
-烟斗起源
-烟斗类型
第二部分:烟斗制作工艺
-烟斗材料
-烟斗选择
-烟斗使用
第三部分:烟斗品牌和制斗师介绍
-加拿大
-科西嘉
-丹麦
-法国
-德国
-英国
-爱尔兰
-意大利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美国
其它资料
第二部分全部上完,后面三部专著需要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