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优秀的人,赢在这4种思维

点击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清晨一觉醒来,打开手机,各种订阅号和资讯APP向我们推送的都是"90后一年赚100万,我行你也行"之类屌丝逆袭的文章;

工作之余,翻翻朋友圈,曾经的同学朋友都在晒着自己多么努力地工作,以及潇洒自如的生活。

想想自己,都快30岁的人了,还是一事无成,下个月的房租都快要交不起,浓浓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如同热浪般袭来。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容易窥见他人的成长和成功,同时也为自己的普通而焦虑。

我们害怕一辈子庸碌,想要改变,却不知道如何突围。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比我们更优秀的人,他们之所以优秀,并非仅仅因为幸运。

稻盛和夫曾提出一个公式:人生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他说:"若你选择好的思维方式,乘积结果就会变大,表示人生成功美满。"

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活法。

人生与人生的不同,说白了还是取决于思维和认知。下面四种思维方式对你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1.四象限思维

四象限法则很多人都听说过,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为"重要紧急事件、重要不紧急事件、不紧急不重要事件、紧急不重要事件" 四种不同的类别。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和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四象限思维是四象限法则的灵活应用。

举个例子。根据食物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美味又健康的、健康但恶心、美味不健康、不健康又恶心。根据这几个标准,我们可以轻松判断究竟是选择继续享受,还是长期获益。

通过考虑"收益"和"半衰期"两个因素,来衡量是否做一件事情,以及花多少精力,收益多少,从而指导自己判断该做什么。这就是四象限思维。

其中,"收益"包括金钱回报、精神满足、个人成长,"半衰期"则是指收益持续的时间。

养成这种思维方式,关键要找到事物之间的两个维度。比如食物的“美味”与“健康”,“收益”和“半衰期”等。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印象中的她,身材有些矮胖,长得虽说不丑,但也绝对算不上漂亮的那种。前不久相约见面,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惊讶,几年没见,她已经妥妥成了一个美女了。

虽然身高只有1米6左右,但看上去非常匀称,整个人肤色细腻白嫩,透着一股阳光而健康的气息,让人情不自禁对她产生好感。

于是我赶紧积极向她请教保养秘笈,原来,她一直保持着每天健身一小时的习惯,至今已经坚持了三年。三年的时间,几乎让一个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

每个女孩都想变得更漂亮,但她们宁愿费尽心思学习各种化妆技巧、买许多的漂亮衣服,而不愿意选择健身这种相对辛苦但却回报率高的方式。

如果从"收益"和"半衰期"来考量就会发现,健身才是真正"高收益、长半衰期"的选择,因为它给人带来的改变才是真正由内而外,也是最为持久的,是提升颜值最好的一种途径。

刚开始学写作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经常对我说,只有写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是有意义的。

所谓有价值的内容,在我看来,大概就是短期内看起来收益低,但长期来看却是高收益,而且半衰期长的作品。

然而自媒体时代,很多作者对各种娱乐新闻八卦趋之若鹜,却静不下心来创作真正的作品。虽然蹭了一波流量,赚了一点块钱,但半衰期却相当短暂,热点一过,作品几乎再也无人问津。

真正优秀的人,很少是急功近利的,他们擅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背后的本质,选择更具长远意义的事情做。


2.生产者思维

作家舒尔茨在《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中说:"你比那些优秀的人,差的其实是思维。"

同样排队买东西,有的人埋怨排队浪费时间,而有的人积极寻找生意火爆背后的商业规律;

同样做一件工作,有的人习惯按部就班,而有的人却努力思考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自媒体时代,很多人满足于每天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而有些人却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下笔成文,转而成为了撰稿人;

……….

第二种人也被因此称为"具备生产者思维的人。"

当一个人的思维站在消费方的时候,那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但是当一个人的思维站在生产方的时候,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商业决策者。

具备"生产者思维"的人习惯从管理的角度观察产业本质,而不具备这种思维的人则习惯于从使用者角度看待产品。一个偏向理性,一个偏向感性。

究竟哪种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更容易获得财富?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说,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快慢,未来成就的高低,甚至财富的多寡。


3.金钱思维

对待财富的不同观念决定了一个人所能掌握的财富。

通常来说,穷人擅长攒钱,把节衣缩食当做美德,而富人则擅长用钱,明白金钱的核心在于交易和流动。

为了能多砍下两块钱,穷人宁愿花上半小时与摊贩讨价还价,并因此沾沾自喜。仿佛自己占了多大便宜。殊不知,浪费的时间才是最可贵的。

刘媛媛曾说,"一个人把握好了时间,也就把握住了自己。"

与金钱相比,穷人很少能意识到时间的价值,他们容易低估时间的成本,或者根本没有时间意识。

不能说他视金钱如粪土,但他确实没有那么看重钱。

在他手下工作的那段时间,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经常叫上部门的几个人一起,每次都是他请我们吃饭。虽然我们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白,他其实根本不必如此。

与金钱相比,他更重视的是时间和成长。

一开始,听说我每天上班单程通勤要1个半小时,他直接提出让我在家里办公,只要按时交稿就行。

正因为那段工作经历,我得以品尝到自由的滋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如今走上自由职业的道路,不能不说因为那段工作经历的影响。

他还特别爱看书,每年都要买很多很多的书,在三天两头频繁出差的情况下,一年居然也能读个上百本。

他从不认为金钱最重要,但他并不缺钱。

因为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和热情,他身上最不缺的,就是赚钱的能力。


4.损失厌恶思维

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做"禀赋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拥有了某样东西之后,对它的估值会高于没有拥有它的估值。

比如说,一个人目前的工作薪资是10000元,但在他的眼里,他觉得这份工作的价值至少有15000元。所以即使他遇到了一个14000元的工作,他也不会选择放弃目前的工作。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因为厌恶失去既得的东西,而宁愿选择敝帚自珍。所以也"禀赋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揭示了人类重视避害大于趋利的本性。

当我们理解了损失厌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生活中总有些人宁愿守着一个鸡肋的工作,也不愿意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因为过于注重眼前,而容易造成短视,因为他们看不到潜在的利益损失。

试想,如果说人的一生有七次重大选择,每一次改变选择价值他目前状态的1.4倍,那么,1.4^7=10.5413504,也就是说,无形之中,我们总共放弃了财富增长高达10倍的机会。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中就指出:厌恶思维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它会导致我们把拥有的财产看得过重,害怕失去,即使交换回来的更有价值。

这就会造成人生的局限,导致我们错过更多有价值的机会和事物。

损失厌恶还体现在情感选择方面。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有些人明明和恋人相处不快乐,却因为害怕失去,怎么都不愿意分手。最终,要么在这段感情里忍气吞声,要么被迫分手,甚至走进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

与害怕失去相比,懂得"及时止损"是成年人最重要的生活法则之一。

低质量的恋情,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宁可守着一段错误的感情,也不愿意主动结束它,最终所失去的,将是最珍贵的自由与快乐。

豹移动公司CEO傅盛曾说: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只要能突破思维障碍和思维边界,就能够变成不一样的人。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持续做正确的事。

最终收获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作者:笑薇,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坚信在每个为柴米油盐奋斗的当下,更要努力追求诗和心中的远方。 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

 公众号主页回复"投稿",即可获得一份100家公众号投稿资源;

回复"提升",即可获得50本个人成长电子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你优秀的人,赢在这4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