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乱语”

        由于正在从事低代码类产品的开发工作,在这里分享一下对低代码工具的认识与思考。

什么是低代码

        “低代码(Low Code)是一种可视化的应用开发方法,用较少的代码、以较快的速度来交付应用程序,将程序员不想开发的代码做到自动化,称之为低代码。”--百度百科

        “低代码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允许开发人员以最少的编码工作来创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它涉及使用提供可视化拖放界面、预构建模板以及与各种后端系统和数据库集成的平台。”—谷歌Bard大模型Bard

        “低代码(Low Code)是一种可视化的应用开发方法,用较少的代码、以较快的速度来交付应用程序。它旨在通过图形化界面和少量的编码来创建软件应用程序,降低编程的门槛,使得非专业开发人员也能参与到软件开发过程中”—阿里千问大模型

        从上面我们引用的多个不同源的定义可以看出,对于“低代码”这个概念目前没有统一、准确的定义。所有定义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许多共性词汇,如“可视化”、“应用开发方法”、“较少代码”、“快速交付”等。这些共性词汇能够帮助我们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低代码”的基本认知。

低代码工具

    始自2021年的这波商业浪潮,让“低代码”这个概念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以OutSystems为代表的低代码工具强势来袭。它们拥有从开发到部署的全链条支撑,集成度更高,交付更便捷。

    但低代码工具的概念并不是始自这波浪潮。早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操作系统进入了视窗时代,“低代码”开发的理念就成为了工程师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诸如90年代的PowerBuilder、Visual Studio、Delphi;2000年代的DreamViewer、Flash、Fireworks网络设计三剑客等,都可被视为那个时代“低代码”的先驱。只是受限于那个时代整体思想与技术的基础,他们还无法提供如今概念上的“低代码”工具。

    低代码工具不止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应用开发工具。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数据科学领域,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低代码”的概念早已在行业中家喻户晓。SAS 软件上世纪90 年代就提供了 Data Flow Diagram 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来创建数据处理流程。2003年的Kettle、2010年的RapidMiner又进一步完善“低代码”理念,将这种能力扩展到了可视化建模与分析场景。

低代码的价值

    低代码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降本增效,降低金钱成本、时间成本、提高交付效率。

  • 降低开发门槛:大量预置的模块化组件,通过可视化拖拽、配置及少量代码开发就可以实现应用交付。大大降低了对开发者的要求,使得非技术人员也有机会通过简单操作交付应用。
  • 提升响应速度:开发门槛的降低意味着能够承担相应工作人员的范围扩大了,这使得面对客户/市场需求时,能够提供更快速的响应。甚至客户方自己就能够响应一部分需求。
  • 提升开发效率:可视化的拖拽与配置的开发方式,可大大减少工程师在产品和项目中的重复开发工作,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 提升开发质量: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模块、组件以及工具中承载的开发思想,由于经历了大量实践检验,其质量有很大保障,可屏蔽由开发工程师的能力差异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低代码与工程师

    “低代码”不是万能神药。在很多领域并不适合使用“低代码”。比如:拥有高可视化标准的场景、追求应用差异化的场景、性能要求特别高的场景、强调算法的场景等,这些场景都不太适合采用“低代码”。

    另外,任何“低代码”都有其适用的边界。受制于“低代码”工具的开发体系,有时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也许几行代码就能搞定,但是使用“低代码”则代价巨大,甚至无法修改。这会使得开发人员异常崩溃,往往就弃坑,改为亲自开发。这逐渐构建起了开发人员与“低代码”的对立情绪。

    “低代码”工具想要做好是非常困难的,基本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别人。因此,体验不好往往是常态,挨骂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仍然要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低代码”。

任何“低代码”都有其适用的边界

“低代码”与开发工程师间不是完全替代关系,“低代码”更多是替代掉了那些重复的、规律性的工作。以我目前的观点看,我们任何时候都还需要开发工程师。多说一句,目前AI大模型也无法替代开发工程师。

“低代码”确实会淘汰一部分开发能力有限的工程师。笔者觉得这是好事,因为在几年前,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开发工程师的大量缺口让很多人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挤入了这个赛道。拿着不菲的薪水,但做的事情却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开发工程师的高薪,引起了很多社会话题。公平的讲,开发工程师的高薪是时代给予的,并不是真实能力与水平的体现。纵观其它专业的优秀人才,学生时代应该比很多开发工程师都优秀,社会贡献也不低,但薪水确差了很大一截。未来,开发工程师可以精进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去从事“低代码”无法替代的部分,亦或分流去从事诸如“提示”工程师等新兴的职业。总而言之,“低代码”降低了信息化运行的成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没有“低代码”也会有AI大模型。所以开发工程师们的普遍高薪时代应该已经过去了,如同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职业曾经辉煌过一样,开发工程师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结语

    在开发工程师仍有缺口且成本高启的过去、今天还是将来,以“低代码”为代表的优化成本与效率的方法、工具还是系统一定会层出不穷。从物理学上讲,只要一个事物能够更节省能量,那么它就有了存在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代码,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