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反脆弱》。
什么叫反脆弱?反脆弱其实就是脆弱的反义词,但是脆弱的反义词到底是什么呢?不是强韧,强韧只能叫中间态。而是中国人常说的越挫越勇的那种精神,遇到外部的打击,不仅不会脆弱,反而能从打击中获得好处的这么一种能力。
再简单一点:我们用数字来表示脆弱性与强韧性和反脆弱性的关系,可能会理解的更清楚。在我们007社群,7是个好数字。那么-7代表脆弱性,0代表强韧性,7代表反脆弱性。
那你肯定要问,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可以让自己具有反脆弱性呢?
作者介绍了一个方法,叫做“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向三元结构(脆弱、强韧、反脆弱)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
杠铃策略的特点是:杠铃两端不一定是对称的,但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你也可以用更技术性的语言称其为双峰策略,因为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而不是单独的中庸模式。
杠铃两端,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而不采取“中等程度”或“温和”的风险态度,因为这种温和的态度实际上是骗人的把戏(人们一般都明白“高风险”和“零风险”的概念,但是中等风险则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它受巨大的测量误差的影响)。但是,得益于它的结构,杠铃策略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
这段话太难懂,于是作者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假如你爱上摇滚明星,但是千万不要嫁给他,而是要嫁给一个会计师,再与摇滚明星偷情。这样就可以既拥有爱情,又拥有面包。(看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却突然蹦出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男主人公的老婆不就是嫁给了一个银行家,同时跟摇滚明星偷情吗?虽然她既有爱情,又有面包,但她却丢了性命,既害死了摇滚明星又差点害死了银行家老公)。
但第二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而且受益匪浅。
作者说:“作家白天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反而会写得更好。”
我的理解是,写作初期几乎没有收入,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有生活经验,那么作者不会为了养活自己而陷入困境,反而会写得更好。现实中这种例子也很多,比如说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一个基层公务员,白天事不多,晚上有精力写作。
著名作家刘慈欣,出名前也不是专业写作,河南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在此期间写出了轰动全球的科幻小说《三体》。
这给我们做个人投资的人带来的启示就是,不管你投入多少资本,千万不要做专职炒股人,一定要有一份工作,让自己拥有源源不绝的场外赚钱能力,这样我们定投的时间才能足够长,因为有工作就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盯盘上,就不会反复交易,更不会花大把时间看各种媒体炒作,就能让心理和情绪保持稳定。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采用杠铃策略呢?
运动也可以的。如果你每天的运动方式只是散步,那你运动效果并不会太好,还应该增加一点力量训练,力量型的举重训练和轻松型的散步才能构成杠铃的两端。作者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练成了保镖一样的身材。好处自不用说,坏处是读者见到他会迟疑:一个文弱的书生,为什么会有保镖一样的身材?
那么在阅读上我的理解是:杠铃的一头多看一些经典的长销的书籍,再难懂也要努力看完,多看几遍自然就懂了。而另一头就选择看一些轻松的休闲书,中间地带那些书就尽量不选择。
聊天交朋友选择什么样的对象?
杠铃一头选择那些有成就的,有思想的朋友多在一起交流。而另一头,跟那些年轻大学生或者去农村跟村口的大爷聊聊天,也许会获得很多灵感的撞击。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去世的婆婆。她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文化,但从她那里我听到了很多“至理名言”:
1、“钱难挣,屎难吃”(告诫孩子工作不要怕难)
2、“眼泪都是向下流的”(父母永远想着孩子)
3、“娘的心在儿身上,儿的心在石头上”(对儿女的疏忽充满了理解)
……
关于《反脆弱》杠铃策略这一节我印象深刻的⼀句话是:“降低脆弱性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种强制性要求,这听上去可能显而易见,但似乎总是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