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叫“这个东西有效”?

假设你最近总觉得头痛。也可能因为没休息好,也可能因为工作紧张压力大,总之就是疼,很难受。于是你就去看了本市最好的医院,托人找到治疗头痛最好的医生。这个医生特别不好约,你预约之后等了一个星期才见到他。

你一见到这位医生感觉就放心了。医生的形象、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都特别专业,而且态度和蔼可亲,一看就是一位素质过硬的好医生。他详细询问了你的病情,然后安排你做了全面的检查,什么 CT 之类相关的项目都上了。你折腾了半天,拿着检验结果回到医生的办公室,医生仔细研究了所有的片子和数据。

医生郑重地对你说,你这个病比较严重,但是现在国际上刚刚有人研究出来一种疗法,我恰好知道这个疗法,我能给你治好。你需要服用一种很贵的进口药,价格是一千块钱一片,每天两片,一个月见效。幸运的是这个药已经被列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你自己并不用花很多钱。医生给你开了药,告诉你回去一定要按时吃,而且吃药必须使用温开水,要在饭前吃。特别要求,吃药期间绝对不能抽烟喝酒,生活起居都要有规律,以免影响药效。

你千恩万谢地告别医生,到药房拿到了一瓶珍贵的进口药。你一看瓶子上的单词都不怎么认识,药丸的形状也很不同寻常,感觉特别高级。

你按照医生的吩咐吃了一个月的药。效果非常好,你现在感觉几乎就不疼了。

到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告诉你,他给你服用那个药里的成分,其实就是普通的糖。你是吃了一个月糖豆,把病治好了。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你吃的不是药,你吃的是“安慰”。你在整个求医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心理暗示,你特别相信这个药有效,结果这个药就真的有效!

安慰剂效应是怎么回事?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所有医生都知道有,安慰剂效应存在,并且效果强大。

甚至每个即将批准上市的新药,都要先通过随机、双盲的实验,来确定这个东西是否真的有效。

吃药治头痛是安慰剂效应这个我们容易理解,毕竟头痛是个常见的小病,很多头痛本来就是心理作用。那要是关节炎、后背痛、哮喘这些实实在在的病呢?那要不是吃药,而是手术呢?

“538”网站有一篇研究综述文章,题目是“手术是个大大的安慰剂”作者是科学作者克里斯蒂·阿什万登。

这篇文章说,现在有一系列大规模研究证明,很多手术,包括一些特别常见的手术 ,效果并不比安慰剂更好。

有很多人长期感到膝盖疼,有一个专门治疗这种病的手术叫“关节镜膝盖手术”,这个手术的理论是说人之所以膝盖疼,是因为他的半月板有退行性的磨损。手术要打开膝盖,对半月板进行修复。这个原理直截了当,而且手术后病人的确感到不疼了,所以应该没问题吧?

但新研究说,你做个假手术,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这个研究是这样的。招募一些病人,事先告诉他们会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做真手术,一组做假手术,而病人并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组。假手术和真手术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手术前几天病人要节食,手术时好几位医生护士联合行动,手术部位要被消毒,病人被全身麻醉,如果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意外醒过来,他还能看到电视屏幕上显示自己的膝盖已经被打开了,正在做手术,只不过那是录像而已。真实情况是,假手术中医生也会切开病人的皮肤,留下一个伤口,然后也按照手术流程抱扎好,但是并没有做什么关节镜膝盖手术!

结果是,真手术和假手术的病人都表示手术很有效果。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可能是人的精神影响身体。病人看到手术做得这么严肃,医生如此地尽心竭力,就相信这个手术一定有效,然后身体就真的有积极正面的反应。

还有一种可能则是统计学上的“回归均值”。本来病人感到的疼痛就是个主观的感觉。经历一次大手术,皮肤毕竟被切开了,手术后因为这个手术而带来的疼痛,可能比原本的长期疼痛感觉疼得多。那么等到手术疼痛过去以后,病人一比较,就觉得原来的那个疼痛也不怎么疼了。

另一种解释,则是疼痛的来源本来就很奇怪。就拿治疗膝盖疼的手术为例。本来,医生的想法是你膝盖疼肯定是因为你的膝盖里哪个地方有毛病。核磁共振一扫描,发现半月板有磨损。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于是手术修复半月板。可是问题是,你如果扫描一下正常人的膝盖,会发现他们的半月板也有各种磨损!其实每个人的膝盖里可能都有各种毛病,但是别人为什么就不痛呢?

“538”这篇文章中提到,有人写了一本书来专门论述手术安慰剂现象,叫《手术,终极安慰剂》,作者是外科医生Ian Harris。

到底什么叫“这个东西有效”?

老人花很多钱买了电视广告大量宣传的补品,老人吃了之后表示有效,那你能说这个补品真的有效吗?

一瓶20块钱的矿泉水,有人喝了认为比两块钱的好喝,那到底是水真好喝,还是因为价格带来的安慰剂效应?

更大的道理是,想要在复杂世界里获得一种确定的因果关系,有时候非常困难。一个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说他是因为有这样那样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了这些那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亲测有效”,那你能说他做的那些事情真有效吗?有些可能就是安慰剂效应,就算不做、只要“心诚”,也有效。也许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运气好。

了解安慰剂效应,善于使用科学方法,是我们“防忽悠”的最佳办法。下次有人再鼓吹什么东西有效,那就问他一句:敢不敢做个随机实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底什么叫“这个东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