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你,朱家角的桥

廊桥

(本文写于2003年)

在电视里看见朱家角的古桥泰安桥坍塌了。心痛之余,不由地回想起不久前的那次古镇访桥,曾经与这座古桥有过一次亲密的接触。

那天晚饭后,先生开着摩托车带着我去兜风。先生把摩托车开得飞快,迎面而来的风带着温热把长发吹得飞舞起来。先生大声问我:想上哪里去?这时摩托车驶上了一座高桥,我的思绪突然和古镇朱家角的石桥接通了连接。我大声地回答:到朱家角,看桥去!

千年古镇朱家角,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淀山湖之滨。镇内河港交错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建,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 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各种各样造型的古石桥把古镇连成一个整体,这里的古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只是每次去步履匆匆,除了放生桥外,其余的来不及仔细品味。今天,想把古镇的名桥好好探寻一番。

到了镇上,停好车,我们沿着北大街向西,来到了泰安桥。泰安桥建在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而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桥堍竖立着两块旗竿石,用来悬挂路灯,为往来船只导航,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浮雕古朴返真。桥两边外面石缝里长有石榴树,左右各一,郁郁葱葱,显示了坚强的生命力。

夕阳西下,周围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们,端个小板凳,坐在桥脚下,开始闲聊。桥顶上,坐着个老太太,怀里搂着个小女孩,是不是在给她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

可惜的是,泰安桥在最近的修复过程中因为施工不当而坍塌了。知道这个消息后,不少已经搬离古镇的居民,纷纷赶回去凭吊断了的古桥。好几位古镇老人,站在岸边久久不肯离开,湿润的眼睛在无言地述说着对断桥的怀恋。泰安桥早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生命中一部分了。

而新的泰安桥也终究会造起来的。

再向西,我们走到了桥梓弯处,在那里找到了廊桥。那是一座独特的木桥,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桥。桥面铺设的是木板,上有房顶盖砖瓦并有翘角,故称廊桥。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所以也称惠民桥。桥身漆上红木的颜色,雅致独到,让人浮想联翩。

站在廊桥上闭上眼,仿佛可以看到朦胧月色下,水波随风微漾,不时打散情人的倒影,无声地倾听着他们的喃喃细语。那样的水月,也许是现代人久违了的一份宁静与爱意。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颇有浪漫情调的廊桥,我们的下个目标是平安桥。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那里游人稀少,多的是两岸的人家,没有太多的店铺,倒也显得分外清静。那座桥既不高大,也不特别,但两头各有几块石板,踩上去发出“嘎吱嘎吱”响声。

平安桥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成,中间的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装饰朴素自然。

平安桥也称戚家桥,相传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就地取材建造而成。站在桥上扶着栏杆,看着河水在脚下慢慢流淌,想象着当年的将士们连夜造桥的情景,不由得感慨万分。

走完了三座桥,幕色已经降临。我执意还要去看看镇西的西栅桥。找西栅桥很费了些周折,几次碰壁后才来到西栅桥边。西栅桥高大挺拔,桥面麻石斑驳,桥基石缝中伸出几株石榴树,显现几分秀丽和潇洒。

登桥向西遥望,夜幕下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向东鸟瞰全镇,沿河古楼上一串串红灯笼已亮了起来,水中倒影,扑朔迷离,波光粼粼,自是迷人的风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过你,朱家角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