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把孩子带进书海

      董老师一家是七十年代初来这个小镇的。她们夫妻两个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大约十岁,女孩六七岁的样子,他们穿着非常得体,行为很斯文。

      小镇很古老,据说从宋朝时期就存在了,小镇濒临国道,也不闭塞,人们善良淳朴。对于突然搬过来的这家人,大人们很敬重,知道他们是有文化的人。小孩子们很好奇,远远地看着。看到那两个孩子早晨蹲在院子里刷牙的时候,更是新奇得不得了。因为那个年代,小镇上绝大多数人是不刷牙的。

      渐渐地,大家都没有了陌生感,尤其是孩子们,也会试着彼此接近,很快就熟识了。

      大家知道了这家女主人姓董,在镇上的小学教书,男主人姓赵,在镇上的中学教书。偶尔会面,大人们会尊敬地称呼他们“赵老师”、“董老师”。

      小孩子们比较喜欢董老师,可能是因为董老师是女性、又是小学教师的缘故吧。

      董老师高高瘦瘦的,很温和,语速不紧不慢。

      夏天的傍晚,孩子们会拿着小板凳,自发地坐在董老师小屋的门口,等着董老师给大家讲故事。

      皎洁的月光,闪闪的星星,一堆冒烟的驱蚊草,五六个小孩子围坐在董老师身旁,听着董老师给大家讲张衡、孟子、李白、岳飞;讲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讲《西游记》;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学校里,董老师建议校长把学校的图书整理出来,建立一个阅览室,给学生们发放借阅卡,满足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

      对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董老师更是给他们讲书中各种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班内组织阅读比赛,教孩子们写读后感。对于仔细阅读、读后感写得好的学生,董老师会自己掏钱,奖励他们一本儿童读物。

      董老师还逐一进行家访,做家长的工作,开导家长支持孩子读书。家长们也知道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的家长即使有困难,看到董老师为了孩子这样奔走,也尽最大努力,支持孩子读书。

      董老师一家大约在小镇呆了十年,后来搬到城里去了。虽然董老师搬走了,但她的读书理念已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知大千世界的亮窗,读书的风气已经在这所小学养成,学校的风貌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老师—把孩子带进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