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本章认为,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创生的、秩序的力量,超越宇宙万物之上,运行于宇宙万物之中,带来能量,维系秩序,战胜了代表死亡的“熵”的力量,老子称之为“一”,也就是“天之道”。

“一”无中生有、创生宇宙万物。在“一”的力量扩展中,宇宙在生长,万物在生长,人在不断创生。《道德经》的每一章,就是安放在黑暗丛林中的一个路标,指示我们避开鸿沟,走向这个“一”,避开死,走向生。

老子认为,万物如浪花,天道如大海。与天道之海相比,万物是泡沫。在社会中,民众是大海,君王贵族只是民众生命之海中冒出来的泡沫,民众才是基础。

这与《尚书》中所表达的周王朝初期的治国哲学是一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主宰宇宙万物的上天,是通过人民来看的,是通过人民来听的。上天与民众同在。所以,君王要明白民众的地位,这样才能做好君王。

老子思想中最特别的一点,是他认为上天之道无处不在,上善若水,由高向低流动,流动和运行在万民之中。以贱为本,就是上善若水,向低处流动,滋养生命。

凡人,都想把自己如玉一样打磨出光来,以显得特殊而珍贵。其实是稀少、美丽而脆弱。老子希望的,君王是与大众混合,和光同尘,如同坚固的顽石一起长存不衰。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