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需要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添加帧头和帧尾
帧内可能出现一个和帧尾一样的数据,接收端误认为是一个帧
通常使用字节填充法解决
插入转义字符
循环冗余检验CRC
计算过程:被除数加N个零,除数(随意选)应该是N+1位数
除的过程中,相同得0,不同得1
最后把余数(FCS帧检验序列)放到被除数得后N位,传输过去,接收端再进行CRC计算,如果余数为0,则检验没有误码
CRC只能无差错接收,除数越大,检查错误的可能性就大
ppp协议帧格式
PPP解决透明传输的方法
零比特填充方法
ppp协议在SONET/SDH链路时,用同步传输(一连串的比特连续传送),采用零比特填充方法
比如用网线把两个主机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局域网
优点:只有一个能准确接收
缺点:在一个时间段,只能是一个发一个收
以太网用的是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碰撞检测的实现:
①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总线的信号电压摆动值会增大
② 当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则认为产生了碰撞
CSMA/CD协议重要特性:
争用期
51.2us
为争用期长度因此引出最短有效帧长
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要退避一个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数据
由CSMA/CD协议实现
现在以太网多用IEEE 802.3标准
802委员会把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基本上不用了)
媒体接入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以太网提供的是不可靠交付,重传是由更上一层去实现,对于以太网来说,并不知道是重传的帧,而是当作新的数据帧。
了解即可
集线器使用的是CSMA/CD协议,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10Base-T:表示10倍的以太网,通信距离不超过100米
以太网信道占用情况:争用期2t
,即端到端传播时延的两倍。假设帧长为L(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C(b/s)
,因而帧的发送时间为L/C=T(s)
发送一帧所需的平均时间:一个帧从开始发送,经一定的碰撞后,再重传数次,到发送成功且信道转为空闲(即再经过时间t)
要提高以太网信道利用率,则需要减少a,其中a = t / T,即以太网单程端到端时延t与帧发送时间T之比
由此对以太网参数的要求:
信道利用率的最大值
扩展以太网100Base-T
特点:全双工无冲突下工作,不使用CSMA/CD协议,mac帧格式采用802.3标准,保持最短帧长不变,将一个网端的最大电缆长度减小到100m。帧间间隔时间由9.6us缩小到0.96us
吉比特以太网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者是MAC地址(网卡出厂的时候就存在全世界唯一的地址)
修改MAC地址的方法
虽然网卡内部的MAC地址没变,但是可以手动指定新的MAC地址,让互联网识别。
通过自学习算法,能记录发送端的计算机处于网桥的1端口还是2端口(对应下图)
假设①发包给②,那网桥会记录下①在网桥的1端口,但此时不知道②在哪,所以会将①的包发往网段A和网段B,但如果②发送给①(只要发送,网桥就知道对应的计算机在1端口还是2端口),网桥就能记录下②也在1端口。
在上述情况下,网桥得知①和②位置,故后续①和②通信就不会经过网桥传到网段B了,解决先前采用集线器的方式,减少冲突域。
自学习算法
交换机算是高速网桥,它的其他优势在于:
局域网就是LAN
为了能够将不同部门放在不同的网段,可以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如下图所示,同一个网段的设备不一定在同一个交换机下。
优势就是更灵活
VLAN的功能还能把一个交换机分为两个(VLAN),供两个不同的部门使用。
干道链路可以跑多个VLAN(通过在数据包添加标记识别是哪个VLAN,采用SPMA方式)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