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孝”

工作的城市离老家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父母身体尚可,不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住,也习惯了农场的生活,两老相伴在老家生活。

周末回家探望父母,知道我今天回去,爸妈昨天在集市上买了一只鸡,炖好只给爸爸吃了一只鸡爪子,喝了点汤,全部放在冰箱里等我回去吃。

平时我是不吃鸡肉的,但是面对妈妈炖的鸡,我心里真的是满满的感动,从小到大父母一直习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们,但是多年来我已经习以为常,总觉得父母并不理解我,他们给我的也不是我想要的。

前段时间参加“国学讲师训练营”的培训,老师以“孝经”为教材,讲述怎样成为一名“国学讲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孝经”。曾经我对“孝经”有个根深蒂固的认识,这是一本愚忠愚孝的书,是中华文化的“糟粕”。

然而,这次课程开启了我对“孝”的认识,“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侍亲,中于侍君,终于立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我开始思考“孝悌”的意义。

1.孝悌,是人的根本。

我们对于周围的朋友、同事都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经常说“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可对于给予我生命,养育我二十年的父母,我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回报?仅限于能养?有敬吗?有感恩吗?

我们的父母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我们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

此刻,我深深的理解了我的父母,我知道,他们一直尽力把他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感恩我的父母。

2.孝悌,中国文化的根本。

西方人自称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商场,老年人的坟场。

中国人的孝道,从父母、兄弟延伸至朋友,“始于侍亲,中于侍君,终于立身”,“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一个“孝”字,也是一部家国天下的中国史。

这个孝,是在“道义”之下的孝,并不是部分学究曲解的“愚忠愚孝”。

“百善孝为先”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践行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理解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