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文化展观后感

今天总算打卡了推了很久才来看的三国志文化展,虽然由于民生凋敝,战乱瘟疫横行导致三国流行薄葬的原因,能留给我们现代人考察的展品并不丰富,但还是能看到策展人的诚意的,搜集了全国主要的三国墓葬出土的文物,如曹操曹休朱然墓等,看着还是心潮澎湃的,尤其是在看展前再一次做了扎实的功课,阅读了很多三国著作,还在三联中读上学习了此次三国展的相关课程,历史结合文物,常看长新,三国故事永不腻!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三国演义绝对不会跳过的片头曲,寥寥六十个字,就把凝重的历史沧桑、深厚的文化积淀,写得云淡风轻、令人神往。






为啥那么喜欢三国,首先是因为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第一英雄,当推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也正是因为曹操的个人魅力极强,追随在其身边的谋士和武将也都是我所喜爱的,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张辽等,每一个我都超级喜欢,所以说我是亲魏派。以前一直都觉得刘备是真小人伪君子,打着所谓的仁义道德旗号,其实行不义之事,再加上被罗贯中这种尊蜀汉正统的人添油加醋的描写,实在喜欢不来,但现在也能客观来看,觉得人家着实创业不易,但同样是演技派,比起刘备哭出来的天下我更喜欢曹操的豁达。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除了三国,我最爱读的就是世说新语了,这也是偏三国后期,以西晋和东晋为主的故事了。三国因为乱世,人物主旋律是慷慨激荡,到了晋国统一后就崇尚率性不料、旷达玄远的精神了。魏晋风度的主旋律是什么?人要漂亮地活着。的确,魏晋是唯美的时代;而在魏晋人看来,人物之美不仅是“长得漂亮”,更是“活得漂亮”。为拥有身后名,儒家要求人生在世,立言、立功、立德,即“三不朽”。孔子以其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的价值体系。魏晋时,这样的价值观是被名士所推翻的。死后的虚名和眼前真实的生活,哪个更重要?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是为身后名而压抑自己,还是活出真我追求生命本身的自足和每个片段的偷悦?魏晋名士选择了后者。“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嵇康喊出的口号。魏晋名士们挣脱了儒家礼教的束缚,竞相追求心性的自由与高旷的深情,其实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致敬,所以皇帝曹丕吊唁大臣时才会跟众人一起学驴叫以满足死者生前的喜好,所以王徽之才会在雪夜访戴时造门不前而返,所以阮籍才会在驾车狂奔至前面无路时席地痛哭一不要以为泪水中仅仅包含着一个时代的倒影,更有对生命价值与天地光阴最彻骨的追问。自东晋政权被推翻以来,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又尊儒学为正,直到今天儒家思想仍旧深入人心,但我其实还是更向往魏晋风度。



今天一身装扮也很应景,还被看展的阿姨夸呢哈哈,上半身所印为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所画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下半身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将历史和文化穿在身上,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志文化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