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力学习分享之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心理术语,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当我们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倾听和共情自己才能让我们恢复心力,超越自恋,转而倾听、共情孩子,并对孩子展现出我们的接纳。

            1    共  情  孩  子


    超越自恋去理解孩子特别重要,外在世界有很多不如意,孩子在哭中经历着这份不如意,慢慢认知到外在世界就是这样的,而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无论外界是怎样的际遇,“我都足够好”,这就是在建构孩子的个人幸福力,而外在世界就是这样的,这是在建构孩子的接纳力。

    大多数妈妈天生具备对自家孩子的共情能力。怀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妈妈天然便能设身处地体谅孩子的处境,感受和理解孩子这是母爱的天性。

  随着孩子长大,妈妈对孩子的共情力反而需要重新习得。

            2    共  情  自  己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伤痕,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共情自己,爱好自己,才有心力养育好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被理解,被允许说出感受。那么我们小的时候呢,是否获得过充分的理解?我们的处境是否被父母设身处地的体会过。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伤痕,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我们需要温柔、耐心的对待我的内在小孩,需要对自己好一些。

    每次当情绪升起的时候,就停顿下来,先倾听自己,听听自己的烦躁、抱怨、不满,然后再对自己说:“我听到了,我知道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已经做到了当下的最好。”如此这般设身处地的理解自己后,便获得了正面的心灵力量。

          3    拥  抱  记  忆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管乐意不乐意,你会非常精准的再现当年自己被养育的那些体验。所有记忆的表达都是来助力我们成长,成就我们的生命走向完整和绽放的,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有机会矫正自己。

    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再现我们被养育过程中的碎片记忆。这些记忆的表达必须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尘封的记忆在多年后打开,是为了还自己一份公正、清明、透亮,这是心的诉求。

    懂了曾经的自己便懂了现在的孩子,这是中记忆重现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如同曾经的自己,三四岁的孩子尚不具备能力去理解和消化妈妈的情绪,孩子需要妈妈的理解和帮助。

    作为父母,无需自责为啥学了那么多育儿理念和方法还会面露狰狞,只需要记得每个记忆再现是为了给我们机会来疗愈自己,有着非凡的积极意义就好了。

    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大多数时候也是父母曾经对我们的态度。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唯有带着觉察,及时拥抱记忆的表达,才有可能不再重复被育过程的不当和暴行。

          4    坚  守  真  实

    看起来,生命是一代又一代向下的传承,是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实际上,反而是孩子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让我们有机会反思上一代的养育方式,并重新回到自己生命力受阻的某些点,重新养育自己。

    对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来讲,盔甲代表了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荣誉、身份及各种成功,但是要记得盔甲不是真正的你,盔甲下面的那份柔软和真实才是你。

    就像盔甲骑士,是什么让他穿上了盔甲?是恐惧,金光灿灿的盔甲是骑士的保护层,掩盖了他所有的弱点。又是什么最终敲开了比精铁还要坚硬的盔甲,是骑士敢于直面自己脆弱的勇气,是他心灵深处喷涌而出的热泪时,那身沉重的盔甲锈蚀、脱落!最后,骑士不仅重获了自由的身体,更借由全然自由的心灵体会到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深刻感受。

    觉察即自由!每个人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很不容易,我越来越懂得,人和人之间能做的只是相互陪伴和支持,谁也不能替谁去活。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我深切地经历过,所以懂得倾听、共情,只不过是在“拂尘”,让我们看到“台”,看到羁绊自己生命力的线索,真正“拆台”,打破人生脚本的循环,还需要对自己多些耐心,勇敢地去行动。

以上内容来自海文颖老师的《接纳力》共情

    以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我是不知道什么叫共情的。我只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应该怎么做,应该让孩子怎么做?很小的时候通过讲道理还可以说服儿子,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不管我的道理有多正确,孩子都没办法接受。

    当我学会向内看,去共情自己。去看到自己的委屈、难过、悲伤和痛苦。去接纳、拥抱、爱自己所有的情绪和伤痛。一点点的放下过去,放下自己,心变得越来越透亮,这时候我才能看到关系中真正的人。以前跟别人说话、相处原来都是在投射自我。

    这两天有意的去让自己练习,看到群里的妈妈们,因为孩子的事情难过伤心的时候去感她所感,想她所想,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和需求。然后说出她们的感受,对她们的情绪表示理解。发现没有了自恋,没有了说教,跟别人共情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拥有了这份自我接纳力,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我焦虑或者不喜欢的时候。我会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看看自己是为什么而焦虑,我希望孩子这些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我的焦虑和需求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需要别人做出改变来满足我。当我不再为孩子的表面行为困扰的时候,就能看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纳力学习分享之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