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全文共1356字,推荐阅读3分钟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组调查显示,有83.4%的受访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有受访家长表示,她总是情不自禁拿自己的孩子和身边的孩子比较,从成绩到长相,方方面面都会进行对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家长们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自家孩子的榜样和标杆,要向他们看齐。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成长起来。
可实际上这种行为并没有多大用处。孩子不但可能会失去上进心,而且还有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对自己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01
别给孩子盖一个“透明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所有的方面都能拿到满分。比如,有些孩子就是天生性格活泼,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但就是有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这时候,家长没有发现问题根源,只会一昧地批评孩子胆小,不敢跟他人交流,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内向,更加不爱开口说话。
心理学家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心理学家在杯子上盖一个透明盖,跳蚤仍会往上跳。
不过在几次“碰壁”后,跳蚤发现跳不出杯子了,就不会跳那么高。到了最后,即使把透明盖拿出,跳蚤也永远跳不出那个杯子。
父母否定、批评孩子的话语就像那个透明盖,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话语总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黑尔斯等学者认为,由于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最频繁和最亲切的社会基本单位,儿童的内在自我价值感主要是通过父母及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频繁的、广泛的互动中形成的。
因此,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还会让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对孩子来说伤害是极大的。
进而,有些孩子还会认为只有像他人那样优秀,才能得到父母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忽略自己的真实想法,失去了自我,变得越来越在乎他人的想法和眼光。
一旦没有做得比其他人好或者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这样的结果肯定是父母不想看到的。
所以,父母们应该抛弃“攀比孩子”的心理,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点与缺点,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02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曾和自己孩子开玩笑说,“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白岩松的教育之道。在他看来,“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而且,白岩松不仅不要求孩子考第一,相反还会“纵容”孩子。曾经有一次,他的孩子想在半夜看球赛,并且还是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白岩松没有批评和阻止,同意了孩子的想法。
在他看来,如果阻止了他,那么他晚上也会想着球赛睡不好,白天上课也没精神,还不如放开让他去看,这样既能满足他看球的心情,还能让他感受到球队不轻言放弃的团队精神。这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
认识到孩子的独特之处,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少比较,多夸奖,少批评,多称赞,孩子会呈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