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上班所在的是一个22层高的写字楼里,最近每天上班下班都是爬楼梯。
早上,车停负二,公司在6楼,爬上去8层。下班也一样8层。
你问我为啥不搭电梯,对于我这么懒的人来说,我也想搭电梯,可搭不上啊。
记得公司刚搬到这个园区时是7年前,这里一片荒芜,园区的企业入驻率很低,从来没有为搭电梯发愁过,当然也从来没为停车发愁过。
渐渐的,园区企业的入驻率高了起来,尤其我们公司所在这个楼,好几家互联网公司都集中在我们这个楼里,人越来越多。
一开始,在负2等到电梯的几率越来越小了,至到你要非杠上了,就要等到的话,基本等个30分钟左右(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掐表等过),早上上班高峰期过了,才可以搭上电梯。大部分看着电梯到负1 就直接向上走,不再往下了。
于是每天负二把车停好后,爬楼梯到负1楼搭电梯。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负1楼也搭不上电梯了,得到1楼才能搭上。
在1楼搭电梯的日子,经常不是你自己走进电梯的,是被后面的人推进去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发过一个朋友圈,说人和人之间物理的安全距离是至少60公分以上,可在电梯里,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1楼也搭不上电梯了,电梯从上面下来到一楼,一开门,满满的人,都不下来,都是要上去的人~~~他们都是在一楼搭不上电梯,爬楼梯到3楼的,1楼2楼是底商电梯不停。
于是,我就成了每天爬8层楼梯的上班族。
楼层一共22层,那些 在高楼层的上班族,每天需要先爬到3楼,搭下行的电梯下到1楼,然后再上去,后来听说,在3楼也不太容易挤上电梯了,到4楼 5楼挤上的概率大一些。
所有的人,在上电梯这件事上,先爬楼梯上,再搭着电梯下,然后再上…… 都付出了更多的时间~
这就被称为“卷电梯”。
这个“卷”,以及“内卷”,“内卷化”,大概是2020年最热的词了。
简单说就是当供给增量不存在,而需求依然旺盛时,大家就只能在存量供给上拼命做功,结果似乎每个人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卷电梯,像不像?
当电梯数量不够,而写字楼的员工旺盛时,大家就只能玩“先上后下”的内卷游戏。卷个电梯到最多耽误几分钟时间和在电梯里挤挤的不爽,但在职场上的卷,估计每个人就痛苦了。
2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经济学家薛兆丰,就曾发表过这样一句残酷的金句。
让你拼命学习的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其他愿意学习的人。
让你孩子上早教班的不是早教机构,而是其他愿意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
“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某家培训机构的广告语
……
以上,都是“内卷化”的例子。
狼多肉少的激烈内部竞争,重复的工作内容,不成正比的收入回报,无意义的加班……内卷似乎已经席卷了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地域的职场人。
996变007,厕所里装计时器,就连单双休轮换的“大小周”,都还能进化成“上13休1”的“超级大小周”。鞭子抽打,陀螺转动,变的不止是环境,还有环境里的人,拿着月薪八千的工资,我们也开始不自觉地操起了月薪八万的心:
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
我还能产出什么价值?
下一个被淘汰的人会是我吗?
于是,网络上流传着《内卷达人自测清单》,清单里一共55条,如果你符合超过25条,你可能被工作绑架了。
3
在一次兼职教练L的伙伴对话时,她描述了感受到的职业内卷。
她的背景--名校海归,学教练技术3年,也做了不少案例,主业是在一家很有名的,类似麦肯锡的那种的咨询公司工作。
她说:从来没有准点下班过,加班到9点多,10点多,是再正常不过了,就算是回到家,一个线上会议要紧急召开,无论你是正在洗簌,还是已经倒在床上,都得赶紧上线。
工作结束后,身心俱疲,一点力气都没有,什么读书 写字 做运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天,又是重复的一天。久而久之,已经没有脑容量思考,也没心力行动,只想瘫在床上……
当带着教练的觉察,我们再来看她的状态的时候,会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体力,一天的工作耗尽了所有体力,下班后,虽然理智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做一些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儿,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比如读书学习,让灵魂,阿不,是让心灵在路上,但实际上,只有手指头在做各种运动,刷刷抖音追追剧……
第二个阶段是脑力,在这个阶段里,一天一天机械且重复的度过,每天睡觉前如果让你回想今天一天做的事情,你可能需要很用力的想一想:我今天到底做了什么?
第三个阶段是心力,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感觉很心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如果有的且比较频繁的话,可能就是力不从心了,一旦心力严重损耗时,对人对身心健康都影响巨大。
4
那,如何反“卷”呢?
第一,觉察
记得有一次,一位伙伴分享他的故事:为了赶一个项目的进度,每天加班到凌晨,倒在公司的休息室里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干,连续加班了一周之后,感觉自己都忘记了外面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有一天,睡了一个饱觉,才发现说:原来正常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你可以在工作中,有意识的保持一下悬浮的状态,觉察一下当下的自己身体状态,情绪状态。试着把这些觉察到的感受,记录下来进行识别,觉察。
觉察是反内卷的第一步。
第二,持续建立和调整内在评价系统和外在评价系统的互相作用
我们小时候,还没有形成自我认知的时候,依赖的是外在评价系统,比如最早是来自父母的,父母给我们的反馈,让我们感受到被爱,安全感;当我们慢慢长大,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就会建立自己内在的评价系统。
拿学习举例子,有内部评价系统的人,他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相反,有外部评价系统的人,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比如或家长和老师的鼓励。
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这里有个隐藏的信念,不管我是否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只要我没在加班,比其他人早走了,那老板怎么看我?同事们怎么看我?--这就是看中外部评价系统。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之处在于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
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可以活出自我,做事不顾及他人,而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多受制于外部评价,不能自主。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持续建立和调整内在评价系统和外在评价系统的互相作用,而不被某一方占据了主导,这是反内卷的动力系统。
第三,目标的引领
当你觉察到自己被内卷时,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在这儿的目标是什么?计划什么时候达到目标?我眼下做的事儿,是离目标越来越近,还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如果是越来越远,那我要如何修正和调整当下的方向和行为。
目标就像灯塔,当你被自己的目标引领时,就不会被周围环境,被别人卷走。
第四,拥有选择的权利 承担选择带来后果的能力
要明白,在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权利。
比如可以选择,干完今天的工作,按时下班,相应的承担可能面临的后果:领导会怎么看我。
也可以选择和大家一样加班,承担自己心里不爽。
还可以选择,用其他方式向领导呈现能力,对公司的认可度等。
当然,还可以选择离开这家公司。
重点是,在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也要记住,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最后,我很喜欢我偶像萧秋水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对工作保持热爱的秘诀,其实往往是因为:
具备了选择的自由。
能够选择喜欢的工作、选择合得来的同事、选择彼此喜欢的客户,选择让自己和大家都开心的工作方式。
我想说,我们反内卷的秘诀:就是是让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和承担选择后带来后果的能力。
祝愿我们都有这样的自由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