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如何面对e化时代?用对SWOT分析,转型才有可靠路径

导语:

e化的时代,悄无声息的早已环绕在我们四周,就连85岁的奶奶、65岁的老爸也知道买东西,只要上网点几下就可以购买送到家。e化到底加速了什么?

其实加速的是我们的推理和应变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变迁,有时候改变只需一眼就是瞬间,也有时候一项技术的进步却要跨越数年,这需要我们对事物有敏锐的判断力,以及打开自己对外界的感知开关。


80后或许是最深有感触的一代,因为技术随着时间递进变化,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 1984年开始进入1G时代,行动大哥大开始问世,人们可以开始远距离通电话;
  • 1990年进入2G时代,不仅可以打电话,且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几乎人人都会发短信,1999年企鹅QQ社交平台也上线了;
  • 2001年进入3G时代,网际网路慢慢被大家熟知,大家开始学会上网查询资料,而最知名的淘宝电商平台,就是在2003上线,打响电子商务的前哨站;
  • 2009年进入4G时代,基本进入人手一部手机,2011年微信社交平台开始走入大众的生活中。
  • 2020年进入5G争霸战,又是一个新开局,今年已经进入人人皆IP博主的时代。


这些对于产业的市场变化,可以说是逐步发生变化,稍有不慎就会被甩出的时代,如何应对才能找到企业的平衡?


一、传统和电子e化时代的差异有多大?如果跟不上会怎么样?

传统经济正向网络经济转轨,这一有机联系的经济使各行各业均需连接,因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联接型技术逐渐渗透入各行业,引发了以融合为特征的信息革命。

传统和电子e化,最大的差异点就是“已知视野”的百分比,截然不同。


1.传统产业的发展核心

传统产业是指在历史上曾经高速增长,但目前发展速度趋缓,进入成熟阶段,资源消耗大和环保水平低的产业。一般是指应用 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技术 占所有技术的比重较大,并以传统产品为主要产品的产业。

传统产业是相对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应运而生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学家解读“传统产业”,定义都略微不同,这里我们想将传统产业定义为:“任何未经e化的产业”,也就是未导入可视化的管理工具,以及未借助e化方式进行渠道推广、销售的产业。


为什么这样定义呢?

过去很多产业在e化未到来前,产业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除了跨时代的“技术”发生改变,否则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多能顺风顺水的生存下去。

但是在e化极具发生影响力后,很多“技术”开始变得透明,产业中的“核心技术”,不再是唯一的支撑点,而是需要扩展更多的核心元素,来支撑企业发展。


比如,报章杂志的行业,1895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鼎盛时期百家争鸣,拥有独家报道,众多编辑发行内容,以及线下的发行渠道者为王,产业核心即“独家性”。

但是e化后,大众阅读的渠道开始转移,报章杂志迎来一个最严峻的考验:“纸质报纸是否会迎来末日?”

有人坚信纸质报纸还有未来,也有人坚信纸质包装已经没有市场。


这就是在传统产业中,最常见的市场预判,但是谁在预判中能够稳步衔接未来,就是最大的考验,因此通过SWOT理性分析,来助力一把,这也是SWOT中最重要的优劣势分析。。


2.电子e化的影响力

电子e化,一般运用在流程e化,将过去人工衔接的工作,通过可视化的ERP软件,让各部门可以清楚看到“事件”的开始、流转、卡顿、结束等过程。

并且在最后,还能形成关键数据,不会有人工篡改、资料不实,也不会需要等人工整理、费时费力,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管理。


这些在产业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过去的产业发展,很多核心需要“人”来确定,但是“人”的问题是最多元的,优缺点可以说互相抗衡,人际关系影响配合度,人的能力影响项目交付能力,人的记忆力影响数据,人的责任心影响部门交接,各种各样人的问题,使得“人”成为最不可预估的机会与风险。而e化工作让人进入相对单纯的作业状态,责任范围清晰。e化后的产业核心,就是“及时、准确”。


比如,物流快递产业,过去在送件上,在没有信息化e化的帮助下,送件失误率、错误率、丢件率都很高,因此一般人没事也不会去寄件,寄件率不高,环环相扣下,没有客源产业也发展缓慢。通过e化的流程管理,将各个部门中人与人的衔接点,做了妥善的提醒、记录,当送件失误率、错误率、丢件率大大降低以后,人们的贸易行为随之发达,各地的寄件率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

因此如果没有e化的业务整合,该产业也无法迅速发展。这也是SWOT中最重要的环境分析。


3.如何衔接的关键点:推理能力、应变能力

e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当外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各个产业需要正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反应作业。


以上述的报章杂志为例,台湾的商业周刊是这样自我分析的:

公司的两大产品是图书和杂志,自从e化时代来临,实体业绩每年以5-10%在衰退,奋战了5年,发现必须“拥抱e化”。

他们开始推理分析:读者不是不需要我们的内容,而是渠道发生变化,我们如何重新进驻到读者的视野里?

从上述问题中发现:我们的内容需要转型,找读者在的地方,重新曝光。并且通过大数据发现,读者愿意为更专精的内容付费。

于是他们推出了三大策略,1、杂志和电子书e化服务,2、各种线下活动、讲座、座谈、论坛、见面会等,3、更专业的付费课程。


再以上述的物流快递为例,京东早在2007年就开始自建物流:

截至2019年底,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约650个仓库,25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投用了全国首个5G智能物流园区。包含云仓在内,京东物流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

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90%区县可以实现24小时达。

从上述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京东推理未来的快递需求,会是非常巨大的业务体系,而快递业中的核心指标,就是仓库数量、快递的移动路线、送达率、时效率,于是他们自建自己的物流体系,全程e化管理。


小结:面对e化这场势在必行的发展,产业这样做才能不被淘汰。对应到各行各业,只要准确找到产业发展的“核心”,才不会被e化的巨浪打翻船,掌握了“核心”,就可以乘风破浪的借势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专业的分析,来更好的找到“核心”的发展路径。


二、通过SWOT分析,建立产业变迁的渠道

分析到位,才能找到正确的衔接点,所以给自己建立一套分析能力模板。


1.什么是SWOT分析,了解原理才不会流于表面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 韦里克 提出。

SWOT用矩阵形式排列,在系统分析各种因素,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SWOT关键词:内部、外部、竞争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结论、决策


(1)分析内部条件:S 优势(strengths)、W 劣势(weaknesses)

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分析,关键点是真实、客观,避免心理定势效应(先入为主、刻板印象、主观意识等)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 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
  • 衡量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站在现有潜在用户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2)分析外部条件:O 机会(opportunities)、T 威胁(threats)

企业外部的机会威胁分析,关键点是跳脱本位,避免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带着成见)

晕轮效应: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

  • 在做机会威胁分析时,必须了解环境发展趋势,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信息更新及时跟进。
  •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加深使用PEST分析,或是波特的五力分析。


2.为什么有些人也做SWOT分析,但是不管用

SWOT在企业里面是非常常见的分析法,但是为什么这个法则失灵了?是不是法则过时了?


(1)格式过于固定,变成复制贴上的分类工作

大学时期,商管科系的学生,每次作报告一定要套用这个模板,当所有人都在用这个模板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套路”。并且每一组报告都在比简报的花哨,内容反而只是填充物,最后变成大多数人只是把一些现象,复制、粘贴到四个方格里,导致表格信息,只是单纯的分类整理。


小夏曾是商管学生,出了社会后,她这样体悟:在未经历真实的业务中,做出的商管报告,都是在网上拼凑的片段,训练的或许就只是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让我们对不熟悉的业务进行分析,我们大部分的人是不愿意花时间、耐心讨论的。


于是各种应付的管理模型分析,即使在e化的网上满天飞,但并不具备参考价值。除非花大量时间挖宝。


(2)会做分析的人不认真,不会做分析的人照猫画虎

出了社会,很多商业模板变成美化加分的工具,只是变成一个美化功能。不仅做的时间又少,思考空间又受限,对于产业了解受限的分析者,其实就只是在做美编。而原本不熟悉模型的人,就更只能照着模板,剪剪贴贴继续美化交稿。缺少了分析的核心,出来的结果就只是一张装饰图。


小蓝虽然进公司6年,但是过去并没受过商学训练,老板却交代她,代表部门做一份产业分析报告,她只能按照自己的角度,网上搜搜扣扣,在对应网上的各种模板报告,做成一份材料交差。老板也没太过重视报告内容。


于是作报告就成了一种“应付”,在e化工具上都在搜寻美化技巧,本末倒置。


(3)看似简单的问题填空,好像谁都会

随着e化到来,知识结构越来越普及,创业和 MBA 课程的流行,各种模型分析、麦肯锡方法、 SWOT 分析法,好像人人都能自学成才。


据说连高中生在选择自己应该去文科班还是理科班时,也会像模像样地铺开一张大白纸,上面逐条列满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结果就是写了一堆分析材料,但也不知道自己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于是做SWOT变成一种炫技,因为很少有人会教如何分析这些内容。



3.SWOT分析的价值是分析导出结论,才能帮助产业升级、变迁、转移

SWOT分析的涉及非常广,单一工作岗位的人,并无法全貌观察出企业的所有要点、要素,因此分析需要这样做:


(1)合作-各部门负责人联合会议,提出SWOT四大点见解

SWOT分析需要的是产业链全貌,公司业务范围也都是部门分工,面对e化的外部环境变迁,影响的并不是只有单一部门,因此跨部门联合会议是初步关键步骤。

针对部门会议的关键,这又是另一个重点了,下期我们在 如何开好会议的主题中,再来展开。

在会议中先设置各个主题思考的环节,流程可以是:从涉及的产业源头到终端消费者,以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为节点,进行深度的探讨S、W、O、T四大列点。

最后归拢出各部门的KPI核心环节,由各部门对此进行小型会议,找出各部门的分析与策略。

陈春花教授说:过去对于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做的事,只能用比较优势,去满足需求,获取盈利空间。今天,如果你可以把生产力要素通过技术、数字能力,让它变得空间更大、弹性更大的时候,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重新定义。


这时候各部门定出的KPI,是真正决定企业走向的关键。

在e化的过程中,跨部门对产业各环节进行深入的SWOT的分析,才能帮助企业不仅站稳自己的方格,更能联合周边的方格扩大影响规模。


(2)分工-各部门全体人员头脑风暴,针对单部门的业务范围进行讨论

当跨部门会议,针对各自重要的核心KPI进行认领后,就可以由专业团队来对自己的专业负责,比如针对该区块的技术天花板进行预判,寻找技术合作机会等具体的单一策略出台,除了能够更加精准,也能高效找出可落实的方案。

涉及产业的变革,产业内合作分工再合作,显然会比一锅粥来的专业高效,也能避免部门冲突,陷入会议两难的状态。毕竟不同部门间利益点不同,反映的意见也各自不同。

比如,传统行业中,服装业面对e化的态度,基本都会进军电子商务平台,然而香奈儿品牌的服装策略,却是禁止网上销售除了香水、化妆品以外的所有产品。

他们认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时装顾问和客户之间面对面的关系,不是网络消费能够取代的,这也才是精品体验的核心。

因此在小型会议中,各部门就根据这样的条件下,发现各自所在SWOT分析点。


(3)在合作-由高阶主管特助进行资料汇总,并由占比较重的部门进行编制

在大小会议过后,从大局和专业中,整合所得的资讯,才具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并且最终由核心部门来进行牵头改组。

比如传统市场中,过去的胶片产业,同为胶片界大佬的柯达和富士,柯达只被记得破产收尾,而富士胶片却能浴火重生、站稳脚步。

虽然我们很清楚,胶卷和数码相机的市场,最终是被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干掉的。但是曾经身为至高点的龙头,每一步都是很难的抉择。

对胶片产业来说,2000年是最大的考验,数码相机向胶卷发起了攻击,胶卷市场,自此每年的业绩都以20%至30%的速度在缩小。后来手机不断升级,又干掉了数码相机。

早在1995年,富士总裁就要求古森做一份报告,判断数码化对公司胶片业务和技术产生的影响。但是一直等到古森2003年正式上台,业务才开始调整。

2006年古森裁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胶卷业务。并大力投资新兴业务,即“偏光板保护膜”,市场占有率达到70%。这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胶卷行业的损失。有趣的是,这个项目曾经在富士内部不被看好,数次面临被砍掉的危险。

富士胶片展开的,是“危机当中生死存亡的变革”。富士利用其在光学、化工及材料方面的技术优势,及早切入新的领域。

如果富士没有运用多元模块的经营,单纯在一个部门“胶片”领域中持续深耕,或是向科达转战数码相机(后来失败破产),或许也只能成为e化下的历史,但富士经营团队采用了另开新径,站稳了脚步。


小结:一样的分析工具,但是如何用对、用好才是关键。通过公司上下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才能获得有效的策略与结论。否则就只是像过家家般,或如走马观花,对问题不痛不痒的做做样子了。


三、产业变迁的时代,个人持续的学习力才能创造价值

公司可以通过部门的合作、分工、再合作,找出企业的SWOT分析,那么个人只有一个人怎么分析?分析了有什么好处呢?


1.产业发展变迁的时代,个人更需要做好SWOT分析为自己助力

过去说贫穷的孩子早当家,现代e化下,是早学会e化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创业的门槛、学习的渠道是越来越多了,只要真心想学,e化下根本就是任你在知识海洋里徜徉。

为自己分析SWOT,只需要给自己一个“专注”的状态。

(1)专注自己过去的经历

自己的经历只有自己走过,从过去总结经验,才能客观的找出自己的发展趋势。不管是什么样的经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弥足珍贵的经验,就是自己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2)专注自己现在感兴趣的人事物故事

有很多经历,我们没有机会走过,所以需要借鉴别人的知识经验,进行提取。过去传统时代,想看本书可能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现在想看谁,网上一搜,素材真的是多不胜数了,所以e化下,时间对个人成长就像是坐火箭一样,可以咻咻咻的飞跃。


(3)对照自己的SWOT清单列点

对照过去、对比现在,展望未来,套入SWOT的四点分析,就可以找出个人努力的方向。

比如过去小雅一直很喜欢阅读名人故事,现在她会去看很多自媒体作家,都会将所学输出,于是简单对照SWOT分析下:

S优势:喜欢阅读,W劣势:缺乏写作功底,O机会:自媒体趋势,T威胁:平台红利期有限

最后小雅为自己寻找相关的写作训练营,开始克服劣势,抢在威胁前,争取趋势机会,展现阅读优势。

其实个人的SWOT分析,是帮助自己在复杂的选择中,简化心中的念头,快速帮助自己找出一个“下一步”的按钮。


2.如何避免陷入SWOT的误区

SWOT的分析,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真正帮助我们找到下一步的节奏。所以在做自我分析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实在想不明白,避免陷入误区主要有这8个字:“扩大视野,增广见闻”,比如找良师、多看书、看传记电影,当我们从外部获取更多新知的时候,它会冲击我们旧有的分析系统,让自己去思考、对比,就会找到自己的SWOT四块内容。


小结:让分析工具成为提升自己能力的武器,千万不要为了看着牛X而分析,定期检视个人的SWOT分析,还能帮助强化自己的分析能力,以及找出下一步的路径规划哦!


总结:

时代变迁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快,如何善用工具才能帮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工具没有对错,只有用的人是否用对,帮助了自己。否则只是浪费时间。


拥抱工具的本质,而不是拥抱表象的现实。

真正走入分析思考,而不是假借工具的外壳。

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获得一张琳琅满目的美图。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或是个人身处什么状态,工具才能成为我们进步的垫脚石。


关注@傲兔心里有感 ,阅读更多职场人物故事,一起在职场打怪升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产业如何面对e化时代?用对SWOT分析,转型才有可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