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里能撑船”,知道了它的上一句,你再也不会用它去夸人

唐诗宋词的魅力就在于共鸣,即使是诗词人千年前的一次文采剥落,都能砸到今日读者的心坎儿中去,化为浓情,酿为烈酒,直达心灵深处。犹如清潭见底,幽然空彻;犹如破溪归棹,意犹不尽。相信每个人都曾有此经历,某个夏日午后或是某个清爽秋夜,世间一切暂且不顾,全身心地投入进诗词世界中,去感受狂魅盛唐,去领略涓涓大宋。

当然这是诗词最初的本意:陶冶我们的精神境界。但是诗词还有另外一个衍生作用,那就是为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古往今来,有大量的名诗名句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交流,变成日常生活里的俗语、谚语,不过其含义可能会发生有趣的转变。

比如这一句民间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容易被误解是说贫贱的夫妻诸事不顺,也就是说没钱过不好日子。但实际上这句诗是元稹为亡妻写的悼亡诗《遣悲怀》中的一句,真正的含义为:患难与共的夫妻之间,如果怀念起来就会更加悲伤。再比如这一《诗经》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生死,有牵手,有白头偕老,看起来这活脱脱是一封情书啊!可是作者的本意却是描述战场之上兄弟之间的情义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今天小解就挑选了其中非常著名、被误解非常深的一句诗来解读,它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在现代汉语中,这句话一般被用来夸赞别人的度量大,但是你知道它的本意是讲什么的吗?

其实这句话是由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的一首打油诗衍变而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话说王安石为宰相时,因老年丧妻曾续了一位年轻的妻子名为姣娘,方年十八,正值花容月貌。

不过王安石整日忙于政务脱不开身,不能陪伴新婚妻子,久而久之,姣娘动了红杏之心,与王府中的一个仆人勾三搭四起来,不料很快就东窗事发被王安石知晓。是日,王安石故意早回家一探究竟,果然发现了姣娘的不堪。但是王安石并没有破门而入,他抄起一根竹竿捅了几下老鸹窝,惊起叫声连连,姣娘与仆人受惊而散场。

又一日,王安石与姣娘把酒言欢,酒过三巡,他吟诗一首曰:"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不得不说,王安石十分高明,他分别将姣娘、仆人、自己比喻为鲜花、棉蚕、干姜,既生动形象,又明白透彻。

姣娘也不是傻人,听完王安石的诗后便无处遁形,她思索再三,也赋诗一首曰:"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姣娘也是个文化人,一首打油诗里蕴含了两个著名俗语,一个是"大人不见小人怪",一个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听完妻子的巧妙之语,冷静地想了想,自己这边也未完全尽到丈夫的责任,于是就原谅了姣娘。想不到犯下如此大错的姣娘竟凭借一首出彩的打油诗而成功躲过惩罚,小解竟无言以对,只能说王安石大气。

听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就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是干什么用的了,它本是写给一个年老的"绿帽"宰相的安慰之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糊弄,发展到今天却成为了称赞一个人肚量很大的俗语,实在令人不解。试想如果被这句话夸赞的人知道了王安石的辛酸故事后,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知道了它的上一句,你再也不会用它去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