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深居简出的日子里,如何安定这颗心?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里的这段话,多么精辟地描述了身处日益喧嚣的世界里,许多人习以为常而不自觉的状态。我们总是把困顿、迷茫和焦虑归结为外在的压力和不顺遂,尤其近半年,太多的意外令人措手不及,深居简出成为每个人必经的考验,如何安定这颗心?或许在这本收录了二十多篇名家散文的经典里,能找到答案。

《今朝风日好》精选12位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如史铁生《想念地坛》、朱光潜《谈交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老舍《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郁达夫《故都的秋》等,有深沉的思索,有细腻的对天地万物的感知,沉静诗意的文字如精神的庇护所,给予我们安于当下的力量。

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命运的劫难面前,地坛成为他“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在《想念地坛》中,他写道: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 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五百年来,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的地坛,荒芜沉寂却并不衰败,草木枯荣虫鸟来去从未停歇,安静得生气盎然,自有深意。

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

人生的加减法,离不开努力,更需要安静的思索叩问,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对季节变化的敏感,需要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历经人间沧桑的文学大师们,并未因世事沉浮失却对万物的爱与深情凝视。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济南的秋天》里老舍惊叹于济南秋阳下山色的变幻: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他还以孩童般的眼光描述济南秋水中的绿藻:

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别让生活的重压剥夺了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越是困厄的生活越需要精神的滋养。

二十四节气有了形象与趣味

尽管六七岁的小学生就能背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可那古老智慧里蕴藏的自然秘密和古典生活,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本书很特别的是,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扉页,正中是作者、题目和文中的经典片段,页眉是按四时之序排列的一个节气名及其简单说明,页面下方是《礼记·月令》中对这一节气的详细描述,让二十四节气在抑扬顿挫的字句里,有了形象与趣味。

一位人类学家说,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那些时刻。那些与爱人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听着雨声,感到美妙的时刻;爬山时,看到日出的时刻。重要的是生活的每个片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万物有灵且美,与那美在一起,便岁月静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得已深居简出的日子里,如何安定这颗心?)